杏花嶺區作為老城區,企退黨員、離退休黨員人數眾多。根據黨員群眾需求,該區充分挖掘“老書記”的政治優勢、理論優勢、經驗優勢,推出“老書記宣講團”品牌,聚焦“誰來講、講什么、怎么講”3個關鍵問題,發揮理論宣講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潤物無聲、春風化雨般地傳遞到百姓心田。
全面覆蓋,宣講主體集“全”。在選擇宣講人員時,杏花嶺區將生活居住近、身體條件好、熱心社區工作定為基本條件;以精黨務、懂業務、善服務作為必要條件;把上屆任期離任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劃為優選條件,以嚴格的標準確保在源頭上提高質量。小區黨支部、社區黨委、街道黨工委三級把關,從黨性觀念、組織能力、榮譽獎勵、奉獻精神4方面對宣講人員進行綜合評定,參照雙向選擇意愿,選擇經驗豐富的退休“老書記”、廠礦學校老黨員等,以社區為單位組建“老書記宣講團”。
雙線并進,宣講形式搞“活”。線下,該區選擇的“老書記”們深入社區、農村,創新“鄉音式、音樂式、互動式”等宣講模式,用講述身邊故事、編排歌舞節目、創作書畫作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初心使命、時代變遷和黨的創新理論。線上,注重發揮微信平臺的“全時空陪伴”優勢,構建黨的創新理論“微”宣傳欄目,在全面、準確、生動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基礎上,有機結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社會熱詞,融匯節慶風俗,針對不同受眾群體設計微“營養大餐”,使黨的創新理論“全方位浸潤”人民群眾生活。
各有側重,宣講內容講“實”。不同宣講人員有自身特長,杏花嶺區設置了不同宣講主題,突出政治性、建設性和針對性,讓宣講內容“實起來”。該區充分發揮部分黨員干部在政治、閱歷方面的優勢,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向百姓講解國情、黨情、社情、民情,引導群眾全面正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感,拉近與黨和政府的距離。依托部分黨員退休前在黨校、政研室等工作崗位的職業優勢,扎扎實實備課、踏踏實實講解,以徹底的理論闡釋說服群眾,以辯證的學理分析引導群眾。企業退休老黨員們從教育、醫療、時代變遷等方面和大家分享他們在不同崗位、不同時代的奮斗故事,通過小微故事闡釋深刻理論,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