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迎來“立春”,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俗語說“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標志著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立春時節后,天氣將由寒冷轉為暖和,人體要適應這種氣候變化,做好養生,為接下來一整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立春養生,記住6條“秘笈”
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李乾構曾在醫院公眾號刊文中給出了立春養生提示:立春養生須六要為常,“生”出健康貴在堅持?、?/p>
1.衣要下厚上薄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陽氣生發,人體體表腠理開始打開,抵抗寒氣的能力減弱,而初春天氣變化較大,乍暖還寒,所以,立春天氣開始變暖時不要馬上脫去棉衣,尤其是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人群更應該謹慎。年輕人穿衣也要下厚上薄,注意對頸、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2.眠要早睡早起
春天人體氣血需舒展暢達,首先提倡的是早睡早起,規律起居,晚上11時之前上床休息。早晨到戶外散散步,放松身心,擺脫倦怠思睡的心理,主動調心攝神與自然順應,達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狀態。
3.食要少酸多辛
立春后陽氣初生,飲食應當適當增加氣味辛甘溫性的食物,可幫助發散陽氣,溫食利于維護陽氣,如山藥、春筍、韭菜等;不宜吃大熱、大辛的食物,如羊肉、參、附子等,以免上火;同時應當減少酸性食物攝入,如海魚、蝦、螃蟹等。
4.動要適當舒展
適應立春生發之氣,立春后需要適量多做舒展運動,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經常伸伸懶腰,可以促進身體氣血運行、推陳納新,從而促進人體陽氣的生發。
5.志要常達戒怒
立春時節,情緒上要提醒自己戒急躁易怒,忌心氣抑郁不展,要保持心境平和恬淡暢達,心胸豁達樂觀。借立春自熱陽氣上升之機,適當調攝情志,使人體陽氣由胸中主動得以宣達。
6.腳要常泡祛寒
立春后晚上泡泡腳可以祛除一個冬天積在體內的寒氣,從而助養人體生發的陽氣。泡腳需要注意:以溫水慢慢加熱,千萬不能一下水很燙,這樣會把寒氣逼回體內,泡30分鐘左右,身體覺得暖洋洋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立春吃好這些時令食物
江蘇省昆山市中醫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孫伯青2021年在中國中醫藥報刊文中表示,時令果蔬是指順應氣候、環境,自然生長的水果和蔬菜。吃當季、當令、當地所產之果蔬,能更好地補精益氣、養人健康,不受邪害。②

時令水果:草莓
草莓可以潤肺、健脾、益氣、補血,富含各種營養素,且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特別適宜春天養生食用。被營養學家譽為“春天第一果”。
時令蔬菜:韭菜
韭菜古稱“壯陽草”“起陽草”。韭菜性溫,具有很好的補腎助陽、益肝健胃、固精提神、止汗固澀、行氣理血作用,是補充人體陽氣的最佳食材。食用時應選新鮮嫩韭為宜,老韭菜含有大量粗纖維,不易消化,一次不應吃得太多。
時令野菜:薺菜
薺菜古稱“護生草”。薺菜作為一種野菜,做餃子餡、煮粥、煲湯均可,味美可口,營養豐富。中醫認為薺菜具有清肝調脾、和血利水、降壓明目的功效。
時令鮮味:春筍
中醫認為竹筍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春筍中多種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比白菜含量高一倍多,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竹筍多纖維,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并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淀粉很少,是減肥佳品。
時令點心:春卷
立春吃春卷作為一種傳統習俗,有吉祥如意、消災去難之意。春卷里面通常包含了春天新鮮的蔬菜,不僅營養價值非常高,又有迎接新春之意。
3個春天保健食療方
立春后,除了吃好時令食物,還可以試試3個適合春天飲用的保健食療方,對健康大有裨益。
1.三豆飲
做法:黃豆、黑豆、綠豆各9克,共煮代茶飲。濕重者可加白扁豆9克。用生豆煎汁,不用炒豆。豆汁需煎成即服,不要隔夜。
功效:黃豆潤津液,益脾胃中氣;黑豆滋腎水以涵木,以防木升過度;綠豆清肺熱;白扁豆可利濕。
適合人群:小兒及老年人體質偏弱者。
2.烏梅白糖湯
做法:烏梅5枚、白糖適量煎水代茶飲。
功效:烏梅能生津液;白糖補脾而不滋膩。糖尿病患者可不加白糖,單用烏梅搗爛煎水飲。
適合人群:小兒及老年人體質偏弱者。
3.金玉飲
做法:金銀花、玉竹、天花粉、麥冬各9克,共煮代茶飲。
功效:金銀花清熱解毒;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天花粉清熱、生津、止咳;麥冬潤肺生津、清心除煩。
適合人群:身體壯實、體質偏熱者。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