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我國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太原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重要承載地正逢其時。
太原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較強競爭力和重大影響力的知名工業企業,以及一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人,目前正處在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穩經濟、促發展,重心就在實體經濟上,而壯大實體經濟要在制造業上發力。我們應該以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為契機,加快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重要承載地,聚焦制造業振興升級主攻方向,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
開動“雙引擎”,向高而攀,聚力而為。產業鏈和專業鎮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兩大抓手,對于太原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先看產業鏈,太原鞏固發展特鋼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礦山與工程機械等核心優勢明顯的產業鏈,大力發展合成生物、光伏、節能環保裝備等正在形成規模的產業鏈,加快發展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等具備較大潛力的產業鏈,培育發展新一代半導體、智能電子、信創等代表新興未來的產業鏈……再探專業鎮,清徐老陳醋省級重點專業鎮現有醋生產及配套企業81家,醋年產70萬噸,直接從業人員2.3萬人,規模居全國區域醋產量之首;陽曲縣碳纖維專業鎮圍繞“原絲—碳纖維—復合材料—下游制品”,加快形成低、中、高端碳纖維中下游產業全方位開花的格局;晉源區花卉專業鎮通過“1+3+4”的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山清水秀、物阜民豐、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產業鏈帶動產業縱向延伸,專業鎮集聚產業于一方,太原推動產業鏈和專業鎮齊驅并進。
推動“雙轉型”,科技創新,乘“數”而上。做好產業轉型和數字轉型,有利于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太原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大力實施“智能+”技改行動,提高傳統產業的“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支持煤礦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場景應用,探索大容量、高參數煤電項目與風電、光伏、儲能項目一體化布局;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和全生命周期污染防治,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太原深入推進數實融合發展,通過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協同發展、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省級能源互聯中心建設、培育創建一批省級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方式,統籌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數字化,打造老工業基地數字經濟發展“太原模式”。太原深入推進產業轉型和數字轉型,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持續增強先進制造業產業發展動能。
擼起衣袖子,牽起“牛鼻子”,實現經濟發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我們要以更加精準的實際行動,把太原制造業體系的特色和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動能和勝勢,不斷提升“太原制造”的生命力、競爭力、發展力,為全面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