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記者從太原市農業農村局獲悉,太原市因地制宜、科學引導,采取“五全”工作法,目前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3.2%。
全區域謀劃。堅持全市農村衛生戶廁改造“一盤棋”,從宣傳發動、技術指導、模式選擇、使用維護等方面統一安排部署,逐步建立起“市級統籌指導,縣級具體負責,鄉、村逐戶落實”的工作機制,財政、衛健、文旅、教育等多部門積極配合,打好農村戶廁改造“組合拳”。
全流程提質。太原市各縣(市、區)結合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口規模、管網配套等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合理布局建設服務網點,形成規范化的管護制度。古交市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行”機制,各鄉鎮自主選擇與第三方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組建戶廁服務點,打造專業化管護隊伍,承接后續管護問題;迎澤區、杏花嶺區、晉源區由政府環衛部門負責運行管護;陽曲縣采取“農戶付費+村級組織參與”運行模式;婁煩縣主要采取“政府補助+農戶付費+農業生產大戶參與”模式,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大戶參與糞污清掏收運。
全方位保障。太原市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村改廁,各縣(市、區)積極探索財政補助、村集體補貼、用戶適當付費等資金渠道,用于戶廁維修管護和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戶廁改造技術服務活動,設立咨詢服務電話,累計解答相關部門、農民群眾技術咨詢1萬余次。
全覆蓋檢查。2023年,太原市組織10縣(市、區)對全市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的農村戶廁,逐村、逐戶、逐廁進行拉網式排查“回頭看”。委托第三方對全市問題廁所摸排整改“回頭看”情況、新改建戶廁質量情況、改廁大比武情況進行抽查,對各縣(市、區)發現的問題分村、分戶逐一下發,組織各縣(市、區)舉一反三,查缺補漏,及時整改。
全過程宣傳。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和鄉村板報、宣傳折頁等形式進行宣傳,發放農村戶廁建設改造知情同意書8萬余張,無害化衛生廁所須知宣傳冊、宣傳頁共計10萬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