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一場雨,響起一聲春雷。冬眠的動物醒了,草木也繼續生長。一陣小雨過去,似乎給花兒一次洗禮。一聲春雷響,表示驚蟄節氣的到來!

驚蟄習俗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驚蟄時節,是農民開始春耕的節氣,在民間備受重視,有著一些獨特的習俗活動,其中就包括蒙鼓皮、除蟲和吃梨。
⒈蒙鼓皮
在古代,人們將雷神想象成一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神仙,一手持錘、一手擊鼓,發出陣陣雷聲。“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古人認為雷神擊天鼓響雷,百蟲才得以驚醒,便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祭雷神。
⒉驅除蟲患
驚蟄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所以人們在驚蟄那天,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壁,用香味驅趕蛇、蟲、蟻、鼠和霉味,預防疾病發生。
⒊吃梨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這是因為驚蟄后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
驚蟄時節如何養生
情感疏瀉順肝氣
中醫認為春季五行屬木,與肝相應,而肝主疏泄,不喜抑郁而喜調達。所以春季養生要注意保持樂觀的心態,做到心胸開闊,愉悅自然,不要暴怒或悲傷抑郁。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提高人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同時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同時患病之后,良好的精神狀態也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復。所以適當地宣泄情緒即可,千萬不要讓不良的情緒長期占據你的心里。
飲食調養緩咽干
驚蟄時節,萬物復蘇,氣溫回升較快,但仍有乍暖還寒的時候,所以日常除了注意防寒保暖之外,還要注意因外界氣候原因導致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的情況出現。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味甘,性涼,可以生津止渴,潤肺止咳。所以在驚蟄時節,可以生食梨,或者蒸、煮、榨汁等,來緩解口干舌燥的情況。
適當運動助健康
仲春時春暖花開,適當的運動也是促進氣血調和、疏肝降火的好方法,但畢竟我們的身體休息了一個冬天,不宜馬上選擇過于激烈的運動,否則容易受傷。人們應多到公園、郊外等地踏青游玩。另外,放風箏也是特別適合在春天里進行的一種運動,大家不妨一試。
養生食譜
驚蟄時天氣雖然有所轉暖,但余寒未清,在飲食上宜多吃些溫熱的食物以壯陽御寒。另外,驚蟄時還應遵循“春日宜少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健脾。
開洋小白菜
小白菜性味甘平、微寒,無毒,具有清熱解煩、利尿解毒的功效。小白菜中含有的鈣、磷能夠促進骨骼發育,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機體造血功能。它還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6、泛酸等,具有緩解精神緊張的功能。
原料:小白菜、植物油、食鹽、開洋(干蝦仁)、黃酒、蒜。
做法:1.小白菜洗凈切段,瀝干水分,蒜拍碎備用。
2.開洋用黃酒泡發。
3.鍋中倒油,待油開倒入小白菜加鹽翻炒1分鐘,加入開洋繼續翻炒40秒。
4.出鍋前撒蒜末提味即可。
萵苣兩吃
萵苣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有效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且其含有人體可吸收的鐵元素,缺鐵性貧血患者服用較佳。另外,萵苣的熱水提取物對某些癌細胞的抑制率很高,故又可用來幫助防癌抗癌。既可卷豆腐皮蘸醬吃,又可焯水拌著吃。
原料:萵苣、豆腐皮、紅尖椒、食鹽、醋、雞精、白糖。
做法:1.萵苣削去外皮,留里面嫩的部分。
2.刨成細絲后,開水焯下,過冷水,分兩份備用;干豆腐皮用開水燙一下,去除豆腥味。
3.取一張干豆腐皮平鋪,放入一份焯過水的萵苣絲,包卷起來。斜切成小段,配醬料食用;將另一份焯過水的萵苣絲,加入適量糖、醋、鹽、雞精、辣椒絲攪拌均勻,腌制片刻入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