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痛風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需要低嘌呤飲食。
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覺得高嘌呤飲食就是大魚大肉、喝酒,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肯定沒問題。但萬萬沒想到,有些水果蔬菜吃多了也可能誘使痛風發作?

健康時報圖
多吃點砂糖橘,竟誘發痛風!
據廣州日報報道,廣州的宋先生(化名)患有痛風性關節炎。但近半年來,他遵醫囑規律用藥降尿酸,病情控制良好,可近日痛風突然又急性發作了,疼得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最近也沒吃什么大魚大肉啊。醫生一問立即找到“病因”,原來宋先生是砂糖橘吃多了,連著幾天每天都吃下大半斤。
殊不知,果糖也是痛風發作的“幫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病科主任中醫師林昌松解釋,一方面,果糖通過肝臟代謝,消耗大量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進而導致嘌呤釋放增多,促使體內尿酸生成增多;另一方面,果糖在體內的酸性代謝產物會降低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使腎臟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從而使體內尿酸排泄減少。而砂糖橘個頭小口感好,很容易不知不覺就吃多了。稍不注意,這份“甜蜜”就會造成負擔,甚至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果糖是痛風的“隱形殺手”!
江蘇南京市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顧冰潔2023年也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果糖是痛風的“隱形殺手”。
有些痛風患者沒有飲酒、吃海鮮的習慣,但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喜好,卻是他們患上痛風的主要原因——不愛喝白開水,果汁幾乎不離口。
市面上的各種可樂、果汁、功能飲料等,雖然嘌呤含量極低,但都含有豐富的果糖。果糖在體內的分解過程會直接產生尿酸,等于增加了內源性尿酸的來源。
相比于蔗糖、葡萄糖等,果糖還會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兩者相加,可導致體內尿酸濃度成倍遞增。
此外,若攝入過多的果糖,還會增加代謝綜合征的風險,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隨之而來,“三高”癥狀與腎臟的關系十分密切,尿酸又會導致腎功能異常。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林曉凡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西瓜、荔枝等甜度比較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含量較高的水果,而對于痛風患者來說,也要適量食用。此外,現在很多松軟的糕點、甜飲料中也添加有果糖,有的飲料中會添加“果葡糖漿”。因此,痛風患者食用前要注意看一下配料表。
林昌松醫生也提醒,除了比較甜的水果,果糖還存在于很多日常食物當中,如果葡糖漿、玉米糖漿、楓糖漿、麥芽糖漿、蔗糖、蜂蜜、濃縮果汁、飴糖等及其相關的食品中,痛風的患者在選擇這類食物時要擦亮雙眼,食用時更要有所節制,謹防食用過量誘使痛風急性發作。

健康時報圖
這些蔬菜嘌呤高,也要少吃!
除了少吃果糖含量較高的水果,以下這些蔬菜的嘌呤含量也不少,痛風患者需限制攝入。
1.蘆筍
蘆筍高纖維、富含維生素,是很多人減肥降脂的首選菜。但每100克蘆筍的嘌呤含量高達500毫克,甚至比普通的海鮮還高。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主管營養師夏文龍2019年接受每日商報采訪時介紹,在烹飪蘆筍前要先將其焯水,這不僅能減少嘌呤,還能去除草酸。
2.紫菜
很多人不知道,紫菜中嘌呤含量比豬肝都高。據《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顯示,每100克干紫菜中含嘌呤415毫克,屬于高嘌呤食物,過度攝入容易增加體內尿酸含量。
3.干豆類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住院醫師吳漪皓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對于植物性食物的嘌呤含量,各種原生豆類的嘌呤含量相對較高。但是,由黃豆加工而來,已去皮的豆腐、豆漿的嘌呤含量并非很高。
4.干菌類
此外,吳漪皓醫生提醒,痛風患者更應注意菌菇類這一被忽略的高嘌呤食物。菌菇類干貨雖然食用量少,但是由于其比較高的嘌呤含量,對于痛風急性期的患者來說,仍然是需要限制的食物。
4個痛風的飲食誤區,一定要知道!
誤區一:動物性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認為動物性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因而在自己的食譜中對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敬而遠之。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營養師柳鵬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動物性食物是指魚、肉、蛋、奶等一大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此類食物中的不少食物確實含有大量嘌呤,如動物內臟、肉湯各種肉類以及大多數魚類等,但是牛奶、蛋類卻是低嘌呤食物,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痛風患者完全可以吃。
誤區二:茶水、咖啡有利于尿酸排出
柳鵬醫生表示,濃茶水、咖啡等飲料本身不會增加嘌呤的含量,但它們有興奮自主神經的作用,加重痛風,也可能會誘使痛風急性發作,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飲用。
誤區三:痛風要多吃粗糧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耀2013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痛風患者吃主食應“多細少粗”,因為粗糧中的嘌呤含量高于細糧。
常見的粗糧有高粱、玉米、小米、糙米、黑面粉、麥片等;常見的細糧有精制大米、白面等。
誤區四:越久熬的湯越好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關陽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湯的營養和煲湯時間沒關系,湯只要煲一會兒就已經有鮮味了。而且有研究發現,湯熬的時間越長,味道越鮮美,其中的核苷酸含量也越來越高。引起痛風的嘌呤就是核苷酸代謝的最終產物,也就是說,湯熬的時間越長,誘發痛風的危險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