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店街道永康北路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統領,針對轄區內40多個老舊小區“遺留問題破解難、小區規范管理難、自治力量組織難”的“三難”問題,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提質增效,完成了小區從“建好”到“治好”再到“變好”的全面提升。
打造硬核黨組織,增強引領力
社區創新組織“孵化”,以住宅小區、網格、物業管理區域等為邊界,分類建立小區黨組織。100戶以上的8個小區單獨成立小區黨支部;100戶以下的30多個小區,結合位置及鄰里親疏,成立兩個聯合片區黨支部,并作為“孵化器”,采取“成熟一個獨立一個”的原則,分階段建立小區黨支部。截至目前,已孵化出小店一中1號院小區等9個小區黨支部。
社區黨委全面加強小區黨支部班子建設,牽頭成立籌備組,通過公開報、統籌配、全員選的方式,把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原則、愿奉獻的小區居民黨員骨干,特別是即將退休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退役軍人等推選為小區黨支部書記。通過亮身份、亮承諾、亮行動等方式,引導居民黨員認領“兩長四員”、黨員中心戶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強化黨員身份意識和小區歸屬感,協助小區成立物管會,大力推進自治管理新理念,推動群眾思想轉變、觀念更新。
樹立管理“硬規矩”,提升約束力
小區黨支部和物管會成員廣泛收集民意,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小區公約、物業費標準、衛生管理、車輛管理、基礎設施維護等方面的內容,并在小區內公示征求意見,確保公約居民認可、易懂適用,真正實現自己的公約自己訂、自己守。設置小區榜樣欄,對于認真遵守管理公約和積極參加志愿服務的居民宣傳表揚,小區黨支部和物管會每季度牽頭召開單元長會議,聽取居民對自治管理的意見建議,定期更新完善小區公約,并報社區黨委審定,確保公約合理有效。
交出財務“明白賬”,贏得公信力
“明明白白消費、心甘情愿交費”,各小區黨支部秉持“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根據民意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物業費和車輛管理費,8個自治小區收費標準均低于市場化物業公司標準。部分小區結合實際提出創新,車輛管理費實行階梯收費制;同時,整合小區停車位、攤位等資源,通過收取停車費、廣告費、租賃費等,拓寬經費來源。
小區所有收入用于院內公用水電、保潔、門衛管理等開支,并成立財務監督小組,實行賬務“按月公開”“季度小結”“年終清算”制度,定期通過微信群發布、固定區域張貼、上門入戶宣傳等方式公布物業費收支明細,接受居民監督。“一分錢花到哪,一件事辦到哪,我們都知道。”這是小區黨支部成立以來,大家最為明顯的感受。
構建小區共同體,提振凝聚力
各小區黨支部健全小區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工作進展會和成效評議會“四會制度”,對涉及小區自治管理的重大事項、重要問題,讓居民有權并有序參與事件全過程,全面提升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常態化舉辦先鋒模范評比,選出居民身邊榜樣,增強居民主動參與意識。積極引導居民參與社區組織的紅色教育、民俗節慶、文體娛樂等日常活動。由小區黨員、網格員、熱心群眾組成“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矛盾糾紛調解隊”“環境衛生監督隊”等隊伍,幫助并引導小區居民開展小區自治,推動形成人人參與、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行動中,永康北路社區通過“支部帶頭、物管會自管、居民參與”的自治管理方式,讓“三無”小區實現了人居環境從“臟”變“美”、物業服務從“無”變“有”、小區管理從“亂”變“治”、小區民心從“散”變“聚”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