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我市近期傳染病流行態勢,3月31日,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示,春季是傳染病高發季,學校、托幼機構等場所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較大,要做好新冠、流感、諾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疾病的防控,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早處置,保障師生安全,筑牢健康防線。
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在我市呈現低流行水平,但JN.1變異株持續輸入,近期呈小幅上升趨勢,學校疫情發生的風險進一步增高。同時,我市正處于流行性感冒季節性流行時期,學校、托幼機構等場所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較大。市疾控中心建議,學校及托幼機構要嚴格落實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缺課登記制度,做好日常消毒、通風;加強傳染病防控知識健康教育,強化手衛生等衛生習慣,建議師生在每年8月至10月流感高峰到來之前積極主動接種流感疫苗;師生在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等掩住口鼻,用過的紙巾等垃圾要置于垃圾袋中并及時處理;擤鼻涕或處理污染物后,要及時用流動水洗手;患病師生在體溫恢復正常、其他流感樣癥狀消失48小時后或根據醫生建議方可復課,避免帶病上學、上崗。
諾如病毒感染,在成人患者中以腹瀉為多,兒童患者中以嘔吐為多,還可能出現發燒、頭痛、肌痛、乏力及食欲減退等癥狀,嚴重者出現脫水癥狀。學校作為人群聚集的場所,一旦發生諾如病毒感染、食源性疾病等聚集性事件,發病人數多,嚴重影響教學活動。市疾控中心建議,學校和供餐單位要嚴格落實食品衛生加工規范,加強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教育學生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來源不明的食品。一旦發生諾如病毒感染疫情時,應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點對被患者嘔吐物、糞便等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生活用品、餐飲用具等進行消毒,保證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常見于學齡前兒童,以口痛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為特征,可伴有發熱。市疾控中心建議,5歲以下幼兒應接種EV71滅活疫苗;學校及托幼機構要嚴格落實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缺課登記制度,做好教室環境和玩具等用品的消毒;患兒要居家隔離,生活環境需及時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這兩種疾病發病以15歲以下學生、幼托兒童為主,呈現一定的聚集性。水痘癥狀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皮疹為主,流行性腮腺炎癥狀以腮腺腫脹、疼痛、發熱為主。市疾控中心建議,學校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兒童及家長對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的認識,做好入托入學兒童接種證查驗工作,督促及時補種;老師發現學生出現腮腺腫痛、皮疹或水皰等癥狀,要通知家長及時帶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