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六地’發展定位,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為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任務書’和‘路線圖’,是我們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尖草坪區委書記、中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錦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尖草坪區作為太原工業經濟的重要承載地,將深度結合區域實際,錨定“六地”發展目標,奮力建設上風上水、科創集聚、服務完善、產城融合、宜居繁榮的北部新城。
劉錦春從工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引領、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對外開放、致力民生改善五個方面做了具體闡述。
堅持穩盤強新,在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上集聚新動能。尖草坪區將聚焦市委“百千萬億”工程和“一高兩先三特三新”的重點產業鏈體系,堅持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著力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一方面,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拓展“黨委統籌,政府、開發區+鏈主企業”的聯合招商機制,全力扶持太鋼千億級“龍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優勢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布局壯大戰略新興產業。持續深化“區區融合”,更好發揮中北高新區主引擎、主陣地作用,用好產業鏈“鏈長制”,大力扶持以晉科、源瀚為主導的新材料,以長城電子等為承載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京豐電務、東杰智能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三個百億級產業鏈發展壯大,加快打造尖草坪區工業經濟“升級版”。
堅持科創引領,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打造新引擎。尖草坪區將充分釋放區域科創資源聚集優勢,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全力支持“晉創谷·太原”先行區建設。全面落實“1+5”政策體系,在整合科技資源、促進“四鏈”融合、貫通產學研、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另一方面,全力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全力做好科技服務保障,加快將中北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打造成企業全周期服務載體;盡快把晉科半導體漂移地塊人才用地項目打造成涵蓋商業交流、黨群服務、人才公寓等全要素綜合配套項目。
堅持融合互促,在推動三產協同上激發新活力。一是加快現代服務業提質擴容。加快布局完善“龍頭+重點商圈+特色街區”的多層次發展模式,以大型商貿綜合體的建設為引領,以數字產業平臺的招引和電商平臺的搭建為主導,積極謀劃華高、七美、汽車小鎮等業態發展,打造尖草坪區消費新熱點。二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農業質量強區”戰略,全面落實“一區三帶十強雙十園”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推廣“草坪尖品”區域共用品牌。三是推動“農文科體旅”融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生態、文旅、科教等各類資源為鄉村賦能,用好“基金+運營”模式,實現以城代鄉、以工促農,加快推進“西山歸源”滬并合作產城鄉綜合轉型示范項目建設。
堅持內育外引,在高水平開放合作上建設新高地。一方面,要修好內功,創優營商環境。始終秉持“服務是最好的價值”理念,全面落實市委“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年”部署要求,不斷深化尖草坪和中北高新區兩區“營商環境一體化”等工作機制,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另一方面,要巧借外力,加強招商引資。重點圍繞千億級特鋼和百億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1+3”重點產業鏈體系開展組團招商、規模招商、導航招商、基金招商,實現延鏈、補鏈、強鏈。
堅持為民利民,在發展民生事業上拿出新舉措。尖草坪區將持續優化公共服務供給。一要促就業。更好發揮“零工市場”“零工驛站”作用,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二要美環境。搶抓政策機遇,千方百計抓好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家園的期盼。三要優服務。深入實施“三名工程”,加快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四要守底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有效防范化解房地產等領域安全風險,堅決守牢民生幸福底線。
劉錦春表示,尖草坪區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韌勁,奮力建設極具活力的北部新城,努力在助力太原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實踐中爭當排頭兵、展現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