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7月畢業季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又一批大學生將從校園走入社會。很多人求職心切,卻一不小心踏入了詐騙陷阱。
“花錢辦證”被騙
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大學剛畢業的小鄧,決心參加公共英語三級考試,因準備時間不足,她并沒有十足勝算。這時,好友向她推薦了一個教育機構,并且對她打保票,在這個機構報名,不用參加考試就可以拿到證書。
涉世未深的小鄧心中暗喜,還有這等好事?心動不如行動,小鄧連忙通過微信將該機構業務員王某添加為好友,隨后繳納5500元的“包過”考試費,緊接著她收到客服人員發來的報名信息表、學習資料等,這些操作使小鄧確信,該機構很專業。全國公共英語三級考試如期舉行,雖然已經繳納了5500元的“包過”費,小鄧還是決定參加考試來試試自己的實力,結果,她憑自己的能力順利通過了考試。于是,她便想聯系王某退還5500元,然而對方稱自己早已不在培訓機構上班,讓她聯系機構其他業務員之后便“人間蒸發”。小鄧的5500元石沉大海。直到太原民警聯系了小鄧,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求職誤入陷阱
22歲的小谷也是一位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她來到太原找工作。她通過招聘軟件向某教育公司發出求職申請,被錄用后從事銷售一職。
入職后,她按照主管的安排,通過多個網絡社交平臺發布“辦證”信息,承諾只需要繳納相應的費用、不需要考試便可以幫助客戶辦理相應資格證書,且未成功辦理可以退款。證件類型包括消防設施操作員證、一級二級建造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資格證、英語公共三級證等。
干了一段時間后,小谷越想越覺得不對勁,于是選擇了離職。幾個月后,小谷收到前同事的消息,告訴她曾經工作過的教育公司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控制。于是她將經她手的客戶組織在一起建了群,在群內告知大家趕快報警。隨后,在公安機關的傳喚中,小谷主動退還了自己在該教育公司工作期間領到的獎金和工資。
善用法律維權
“花錢辦證”的小鄧,因警惕性低、防騙經驗不足,看到“包過”廣告,便心存僥幸,試圖走捷徑,來獲取資格證書,殊不知,購買、使用假證屬于違法行為,嚴重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誤入詐騙公司的小谷,則是因為求職心切、法律意識薄弱,被犯罪分子誤導、利用。
在司法實踐中,擁有高學歷而被騙的受害者不在少數。隨著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斷翻新,新型騙局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作為大學生,要不斷增強尊法守法意識,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合法取得各類證書,從根源上減少假章假證犯罪的發生。同時,在畢業求職路上,要強化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識別就業“陷阱”的意識與能力,通過正規途徑獲取就業信息,善于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