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小店街道康寧街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巧用“加減乘除”法,著力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黨建引領 網格力量做“加法”
社區利用“黨建+網格”優勢,統籌轄區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小區黨支部、小區物管會、物業公司等資源,將33個樓院科學劃分為10個網格,建立網格“分色管理”圖,對不同人群分類標注,做到人不漏戶、戶不漏人,精準、高效服務居民。
將“大黨委”成員、“雙報到”黨員、小區黨支部成員、物管會成員、網格員、樓棟長、物業等多元力量融入網格,通過各類社情民意收集平臺,把服務窗口搬到群眾家門口,提供便民服務時走訪收集居民問題,形成問題清單。今年以來,社區依托各平臺共接待居民42人次,收集居民反饋意見28條,解決21條。
“三治”融合 服務距離做“減法”
康寧街社區黨建引領普法強基,通過法社聯建,聯合區司法局、市城南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等專業人士,組成“普法超市”,共同參與社區普法宣傳活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并就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答疑解惑,增強居民的法治觀念和安全意識。
開展“百姓名嘴微講堂”,以“鄉音”傳遞“新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識,為群眾排憂解難。還有黨員領航組建普法、文藝、公益等志愿服務團隊,開展技藝培訓、送法上門、愛心義診等志愿服務,群眾有需求、網格有響應、問題有解決。截至目前,組建7支志愿團隊,開展了100余次志愿服務。
多元共治 整合資源做“乘法”
完善居民協商議事機制,鼓勵居民對社區治理提出“金點子”,“社區大小事,群眾商量辦”,目前已討論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電梯安裝等問題。
依托“康寧約吧”“好‘閆’好語調解工作室”“1567暖心解憂機制”等平臺,吸納社區退休黨員、退役軍人、小區熱心人等組建志愿服務隊。挖掘“能人”,組織紅色隊伍進樓棟、亮身份、做實事、樹旗幟,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今年以來,組織召開議事協商會5次,解決社區治理重難點問題8個。
暢通渠道 消除隱患做“除法”
社區暢通線上線下群眾訴求渠道。“線上”按小區、樓棟建立居民微信群,在群內做到政策宣傳及時、訴求回復及時、隱患排查及時;“線下”公示網格員、小區黨支部、黨小組成員信息,每周組織入戶排查,實現小問題當場解決、風險隱患及時梳理。
社區還將居民意見登記建檔,建立問題反饋、分析研判、建立臺賬、跟蹤銷號的閉環,積極拓寬多元主體參與矛盾糾紛調解渠道,開展“N+調解”模式,讓社區工作深入民心。開展矛盾糾紛排查32次,解決矛盾糾紛20起,提升了居民群眾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