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以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兩項重點任務為“引擎”,聚焦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錨定“六地”發展定位,積極探索“一高兩建六發力”工作舉措,蓄能發力,全市知識產權工作以新定位、新賽道、新舉措,全力跑出太原“新速度”。
推進“兩線”建設
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聚焦知識產權工作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線上+線下”并行推進知識產權建設。“線上”——高水平建設全省首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將“知識產權+產業+資本+機構+人才”一體化融合,面向政府、園區、企業、高校和服務機構等提供服務。“線下”——高標準建設全省首個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吸引28家機構或辦事處入駐,業務涵蓋專利、商標、軟件著作、地理標志、集成電路等。2020年以來,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活動30余場,參與創新主體500余家,線上參與20余萬人次。
促進專利轉化
市市場監管局率先在全省探索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建成太原市專利開放許可平臺,首批310項專利面向全國實施開放許可。實施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工程,向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高校發放專利轉化獎勵資金56.5萬元,980余家中小企業成功轉化高校院所專利技術。2020年以來,知識產權轉讓、許可數量年均增幅20%,專利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幅40%以上。
圍繞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4個重點領域,市市場監管局建設4個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聚焦“晉創谷”新能源產業領域,積極謀劃創建國家級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加強與產業和創新主體對接,形成協同共生的生態系統。
設立全省首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5000萬元和知識產權投資基金5000萬元,推動全省首家知識產權特色銀行掛牌運行,完成省內首單知識產權保險業務,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持續提升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的普惠度和惠及面。2020年以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年均增幅49.9%,2023年再創新高,達到5.46億元,占全省的40%。
打造全面服務
大力開展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托管,遴選11家試點機構為全市創新主體開展知識產權管理、運營、交易、金融等專業咨詢以及風險預警、戰略規劃、人才培訓等“一攬子”托管服務,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2186家。開展品牌價值提升行動,推動“山西老陳醋”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志運用重點聯系單位目錄,“陽曲小米”“婁煩山藥蛋”被列入市級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
設立中國(山西)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太原分中心,成立知識產權仲裁院、知識產權專業律師調解中心,建成13個維權援助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及重點實驗室知識產權服務站。建立全省首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專家庫,與晉中、忻州、長治、臨汾、陽泉等5市簽訂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打造立體維權援助服務網絡。嚴厲查處知識產權侵權假冒等違法案件,2020年以來,累計查辦各類知識產權行政案件1018件,罰沒款930.31萬元。在山西省2023年度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中得分81.85分,排名全省第一。
強化引擎新動能,強抓發展新機遇,太原市知識產權工作在新賽道上跑出了太原“新速度”。2020年以來,中國專利銀獎取得零突破,45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新增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7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7家。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2萬件,同比增長25%,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1.26件,同比增長27.95%,商標有效注冊量122567件,同比增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