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健康頻道

健康科普|常見的4種錯誤走路姿勢

來源:科普中國 2024年06月20日 10:05

  走路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必做的一件事,但你知道嗎,你的走路姿勢,可能一直都是錯的。

  走路雖然看似簡單,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實很多。掌握正確的步態和姿勢可以減少受傷風險,改善身體形態,還能通過走路健身達到減肥塑形的效果。

  正確的走路姿勢

  我們以右腿為例,大家可以跟著下面的這些文字,自己去感受一下肌肉的發力情況。

  右腳后跟觸地開始(支撐相前期),此時主要是大腿后方肌肉(腘繩肌)、臀部(臀大肌)和小腿的前方肌肉(脛前肌)發力。

  重心由右腳后跟向前腳掌轉移(支撐相中期),此時主要是臀部(臀中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和小腿后方肌肉(腓腸肌)發力。

  當全腳掌觸地,對側腿抬起時(支撐相中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后方肌肉(腓腸肌、比目魚肌)發力。

  腳后跟抬起,足趾向后蹬并且腳尖即將離地時(支撐相后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后方肌肉(腓腸肌、比目魚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和髂腰肌(小肚子里面)發力。

  右腳完全抬起(擺動相前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前方肌肉(脛前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和髂腰肌發力。

  右腳抬起后向前邁(擺動相中期),此時主要是小腿前方肌肉(脛前肌)發力,控制腳尖不下垂。

  右腳后跟再次觸地之前(擺動相后期)有一個減速的過程,此時大腿后側肌肉(腘繩肌)、臀部肌肉(臀大肌)、小腿前方肌肉(脛前肌)、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發力。

  這就是一條腿正常走路的一個周期,兩條腿互相交替重復著上述動作,就形成了我們的正常行走步態。

  常見的錯誤走路姿勢

  1.踮腳走路(前腳掌走路)

  踮腳走路時,前腳掌要支撐整個身體的壓力,容易造成腳踝以及腳趾關節的慢性損傷,另外,這種姿勢也會增加膝關節的壓力,造成膝關節與軟組織損傷。

  還有一點,踮腳走路時小腿肌肉發力更多,參與時間更長,容易導致小腿增粗

  2.拖著走

  拖著走路時,腳掌全部著地“拖沓”著,沒有從腳后跟到前腳掌的過渡過程,給人非常邋遢的感覺。

  同時,由于這種姿勢不能發揮足部的緩沖作用,長時間會造成膝關節、踝關節以及周圍韌帶和肌肉的慢性損傷

  3.內、外八字

  如果刻意使用內、外八字走路,會改變正確的肌肉發力,長此以往還有造成膝關節內、外翻(也就是羅圈腿、X型腿)的風險,不但不美觀,還增加了關節炎的患病率。

  4.上身姿勢不正確

  走路時含胸駝背,左倒右歪,雙手插兜等等不良習慣,都會影響正常的步態周期,從而影響下肢的關節及肌肉健康,應該禁止這些不良姿勢動作。

  平時走路應該注意的事項

  1.步伐要穩定均勻

  腳步落地要先用腳后跟著地,然后轉移至腳掌,最后到腳趾,要有一個滾動的過程。

  2.姿勢要正確

  站立時要保持身體直立,肩膀自然放松,腹部收緊,膝蓋微微彎曲,走路時保持正常步伐,不要彎腰或搖晃身體。

  3.步速要掌握

  走路時要適當控制步速和路程長度,不宜過度疲勞或急匆匆。

  4.選擇合適的鞋子

  為了避免鞋底的磨損和預防腳部受傷,需要選擇合適型號的鞋子,注意鞋底的防滑性和緩沖性。

  鞋底磨損情況可以判斷走路姿勢是否正確

  根據正確走路姿勢的特點,正常情況下鞋跟后外側以及腳掌五個腳趾所對應的區域會出現磨損。但如果是以下幾個部位磨損嚴重,就需要注意。

  1.如果前腳掌磨損嚴重,可能存在踮腳走路的情況;

  2.如果鞋底外側磨損嚴重,可能是由于外八字走路造成,也可能是因為高弓足這個疾病所導致;

  3.如果鞋底內側或者中間磨損過多,可能是因為足弓消失造成的,比如扁平足。

  4.如果有上述情況發生,應該強迫自己按照正常的走路姿勢去行走,如果不能糾正,建議去醫院專科檢查一下骨盆、髖膝關節、踝關節或者足部是否存在先天的畸形,早發現,早治療。

  所以,現在檢查一下你的鞋底,看看你的路走對了嗎?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紀剛 審核: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張清華)

(責編:范婉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闻喜县| 新宁县| 绩溪县| 拉孜县| 余江县| 天镇县| 涞源县| 苏州市| 昌吉市| 西林县| 永仁县| 安国市| 横峰县| 海丰县| 湘潭县| 天峨县| 白银市| 朝阳县| 习水县| 镇赉县| 康保县| 马公市| 京山县| 阿坝县| 丹东市| 银川市| 大竹县| 北安市| 岳普湖县| 根河市| 台山市| 安徽省| 揭阳市| 滦平县| 万年县| 霍邱县| 淮北市| 尚志市| 万荣县| 堆龙德庆县|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