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以為走出學校,從此就和教室、課堂‘相忘于江湖’了,想不到青年夜校讓我重回課堂,舞蹈、瑜伽、聲樂、攝影……這些都是我喜歡的。”6月17日晚上,剛剛走進設在縣文化館夜校課堂的學員張霞高興地說。
革命老區婁煩縣,一直以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紅色故事為人所知。如今,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出現了年輕人的“新課堂”——超“燃”的青年夜校。
入夏以來,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婁煩縣城便呈現不一樣的風景:在剛剛開啟的婁煩青年夜校課堂上,洋溢著一張張青春的笑臉。下班后的婁煩青年準時打卡這里,開始了屬于自己的“充電”時刻。
報名火爆
今年5月13日,婁煩縣委宣傳部、團縣委聯合開辦了婁煩青年夜校。消息一經發出,立即引起了年輕人的極大興趣。聲樂、瑜伽、美妝、健身等熱門課程幾乎場場爆滿。網絡報名更是火爆,報名信息刊出僅僅2個小時,名額就被一搶而空。
“太刺激啦!我提前做好了搶課攻略,早早就守候在報名頁面上了,搶到了心儀的瑜伽課,既考驗手速又拼網速。”學員小李激動地說道。穿梭在琳瑯滿目的課程中,年輕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白天追光、晚上逐夢”。
按需開課
作為公益性藝術普及培訓項目,青年夜校堅持按需辦校開課,主打一個“你想學什么,我就開什么課”,年輕人熱衷什么“潮”,夜校就掀什么“浪”。
從藝術熏陶到生活美學、實用技能,細化出聲樂、瑜伽、美妝、攝影等多種互動性強、參與度高、趣味性濃、煙火氣十足的課程,300余人參加了首期培訓。
青年夜校負責人表示,“夜校的爆火其實‘蓄力已久’,年輕人現在追求的是高雅精致的慢生活,精神文化和娛樂需求亟待滿足,夜校的課程給廣大青年們提供了學習平臺,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的選擇、輕松的課程,讓許多年輕人直呼:“不是培訓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價比!”
“硬核”服務
如何承接住青年夜校的熱度?“打鐵還需自身硬”,出色的教學質量和暖心服務才是長久發展下去的關鍵。青年夜校堅持向外積極統籌,鏈接社會各界力量,多渠道挖掘優質師資,切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沉下去”。夜校首期課程邀請了縣內外聲樂、舞蹈、攝影等行業和各社會團體內的優秀代表、專業骨干進行授課,這不僅讓青年學員更放心地參加課程學習,也避免了他們在大浪淘沙的篩選中消磨掉興趣和精力。
學員小蘇對聲樂老師贊不絕口:“段老師不僅專業水平非常高,還特別善于引導我們,用易于理解的方式教學,在唱歌換氣、轉音等方面常常給出非常有用的建議。”
青年夜校負責人表示:“我們十分重視學員的意見反饋,課余經常和上課教師、學員交流探討,詢問學員上課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進的地方、課程設置等相關內容并及時整改優化,主打的就是為學員提供最優的教學質量和暖心服務。”
找個“搭子”
互聯網時代,許多年輕人習慣于隔著屏幕交流,而青年夜校成為年輕人走出網絡的積極嘗試。當代年輕人不一定想談戀愛,但一定要有趣味相投的“搭子”,告別“每個夜晚來臨的時候,孤獨總在我左右”的生活。青年夜校的興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對了年輕人想交朋友的胃口”。
“在這里不用‘卷’業績,不用‘卷’排名,也沒有人會和你聊工作,只有學到新東西時最純粹的快樂,同時我結識了很多能玩在一起的朋友,拓展了自己的‘朋友圈’,老朋友越來越‘鐵’了,新朋友也越來越多了。”學員劉曉宇熱情地分享著夜校上課的感受。
青年夜校不只是一堂課、一處學習空間,還為年輕人提供全新的社交場景,大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認識上課“搭子”、拓展社交“圈子”。從以前三五好友約著逛街到現在和好朋友一起去夜校充電,上夜校正在成為婁煩年輕人休閑交友的新時尚。
解壓充電
“以前工作壓力大,在忙碌了一天后,感覺身體都被掏空了。”學員王寧說,“直到報名婁煩青年夜校,比起逛街、追劇、玩游戲來說,我們把上課當作緩解工作疲勞的調劑品。”
累了一天還要去上課,青年夜校的魔力為何如此令人“上頭”?有人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因為小時候就練習過一段時間舞蹈,但是沒有一直堅持下去,現在有點后悔當初沖動的選擇,正好借青年夜校招生開班這個機會,把舞蹈再重新撿起來。”有人想掌握一項技能:“因為我五音不全,在KTV里總是不好意思唱歌,現在想通過學習這個課程,提升一下自己唱歌方面的技能。”還有人想豐富業余生活:“下班之后豐富一下自己,不像以前一樣,一回家就躺著玩手機。”有學員笑著說:“夜校的課程設置非常豐富,在學習各類知識的同時,也在鍛煉我的用腦、動手能力,這樣我就不用擔心跟不上時代潮流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趣’作舟”。婁煩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青年夜校為載體,以青年實際需求為導向,集結“黨政+群團+社會”三方資源,推出刺繡、剪紙等更多引領性強、煙火氣濃、性價比高的青年夜校課程,努力將婁煩青年夜校打造為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青年集聚新高地,推動青年夜校成為婁煩青年夜生活的新方式、新風尚,讓青年“潮”起來、“動”起來、“搭”起來,引領青年與縣城同成長、共進步,切實擦亮婁煩“青”字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