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后,網格員成了居民身邊的熟人,“有事找網格員”成了不少人的習慣。近日,接連有居民在夜間遇到突發狀況,打電話求助,網格員很快趕到,幫忙解決難題。不讓事情“過夜”的做法,更加拉近了居民與網格員間的關系。
晚上修電路
81歲的陳大娘住在紡織街大王小區,是位獨居老人。7月13日晚9時,老人正看電視,家里突然黑乎乎一片。老人起初以為小區停電,便耐心等待,可過了1個小時仍未來電。老人開門出來,發現樓道燈亮著。站在陽臺上往左右看,周圍鄰居家也有電,院里的路燈也亮著。
老人猶豫半天,還是撥通了南內環西街社區網格員郝國慶的電話。當時,郝國慶已經躺下,準備陪孩子睡覺。聽老人說了情況,安頓好孩子后,她立即出門,很快趕到。
小區供電正常,老人的家里確實沒電。郝國慶感覺奇怪,打電話叫來一位電工朋友。朋友帶著工具過來,仔細查看樓道的總電閘,電路、保險絲均無異常。又檢查家里的電閘開關,終于找到問題所在,是開關老化接觸不良導致。朋友幫忙修理后,家里來電了,老人連聲道謝。
14日上午,郝國慶和朋友再次登門,帶來了新買的電閘開關配件,幫老人換好。“大娘,這下沒問題了,放心用吧。”郝國慶笑著說。
夜里去買藥
“小閻,這么晚了,藥店開門嗎?”7月12日晚10時30分,和澤苑社區網格員閻玉秀接到居民陳大爺的電話。老人獨居,住在智誠天和園小區,患有高血壓,需按時服藥,可當天發現家里的備用藥吃完了。測量后,血壓有點高,老人想趕緊買藥服用。
閻玉秀得知情況后,讓老人別著急,記下老人常吃的藥品名稱后,立即騎車去附近找藥店。跑了幾家藥店,有的已關門,有的沒有這個牌子的藥。無奈,閻玉秀只好去了更遠的地方尋找。
終于,晚上11時許,閻玉秀買到了同款藥。她不敢耽擱,立即往老人的家里趕。接過藥,老人感動地說:“這么晚,還讓你費勁買藥,太感謝了!”
凌晨來止漏
7月12日1時許,家住華峪東區的杜大娘給小井峪社區網格員魏利打來求助電話,稱家里漏水了。
杜大娘是一位空巢老人,今年68歲。老伴半身不遂,常年臥床。子女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回來。當晚12時許,老人被“嘩嘩”的流水聲驚醒,開燈看,衛生間的供水管道破裂,水從衛生間流進了客廳,地板都濕了。
老人沒遇到過這種情況,頓時慌了神。老伴讓她關掉閥門,可閥門生銹,轉不動。無奈,老人請網格員幫忙。本以為這么晚電話肯定關機,沒想到一下就接通了。
魏利15分鐘后趕到,還帶來了一把扳手。她用扳手卡住閥門,雙手用力,成功關閉了閥門。水順著地漏流走,她用墩布幫老人擦干地板,才直起腰,額頭也已出了汗。她告訴老人,天亮后會通知物業人員過來維修管道,放心睡吧。
“大晚上,辛苦你了。”看著問題暫時得到解決,老人臉上露出了笑容,握著魏利的手連連道謝。
類似情況時有發生。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居民有需求,網格員總是隨叫隨到。這群“紅馬甲”盡力為大家解決了一件件急難事,成為居民常掛在嘴邊、放在心里的的“家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