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剛至,本報熱線接到一位家長的求助,稱報名興趣班時,因沒簽合同導致退費遇阻。就此,記者采訪市消協,為您奉上一份“提示清單”,報名時務必“三要看”,巧妙避“坑”。
據了解,這位家長為孩子報了游泳培訓班,教練認真負責,孩子學習興趣濃厚。然而,沒上幾節課,教練因故離職,孩子對新教練不適應,家長想退費卻遭拒。她認為,游泳班違約在先,但因報名時沒簽合同,對相關內容沒有約定,導致退費遇阻。
“報興趣班時,一定要簽合同。”市消協工作人員說,如今,利用暑假學習各項技能進行“充電”,已被家長安排在大多數孩子的日程中。不過,在收獲學習和成長的同時,有的消費者的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比如所報培訓機構不正規、不具備辦學資質;報名時沒簽合同,沒對雙方責任進行約定導致糾紛;預付式報班,中途退費遇阻等。
暑假報班要學會“三要看”。
首先,看資質。報班時,家長要仔細審查培訓機構的資質,包括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等。選擇合法合規、信譽良好、師資力量雄厚的培訓機構,以保證教學質量。
其次,看合同。家長給孩子報班時,一定要簽合同。簽合同前,務必看清條款內容,特別關注課程內容、授課方式、收費標準、退費規則、違約責任等重要事項,如有疑問,及時溝通并修改補充。
最后,看預付。對于培訓機構的優惠促銷活動要保持理性態度,避免因貪圖便宜而一次性繳納過多費用。同時,提前注意防范預付費可能帶來的風險。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報名之后,一定要保存好培訓合同、繳費憑證、宣傳資料等相關證據,如遇糾紛,可向市場監管或消協部門進行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