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健康頻道

健康科普|今年立秋不一般,秋季如何養生?

來源:并州新聞 2024年08月07日 16:09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群芳譜》曰:“立,始建也”。“秋”字由禾與火字構成,意謂禾谷成熟。秋通“揫”,斂聚也。立秋,處于季節轉換、陰陽浮沉的節點,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暑去秋來,如何養生?四川省名中醫來科普。

  要注重飲食調理。肺主秋金之氣,秋天宜收不宜散。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養生需要從夏季的“養心安神”,轉變到秋季的“養陰防燥”。《金匱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說,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記載:“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在飲食上,宜酸不宜辛、宜潤不宜燥,忌吃寒涼食物。要少吃辣椒、胡椒、姜、蔥、蒜等辛味之品以防辛溫助熱,多食葡萄、西紅柿等酸味蔬果。但酸不宜太過,否則損傷脾胃。可適當食用蓮藕、梨、平菇、百合、銀耳、糯米、芝麻等生津潤燥食物。脾胃虛弱者立秋之后還應減少食瓜。

  要注重情志養生。《黃帝內經·素問》記載:“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立秋之后,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應當早臥早起,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收斂欲望,使肺氣清和均勻,以順應秋天平容之氣,為冬季調養身體打下一定基礎。同時,秋季早起,還能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對預防腦血栓等具有一定的意義。肝氣受制的秋天,容易出現情緒低落,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像心慌心悸、月經失調、失眠問題等,注重情緒調節,保持樂觀心情的同時,還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去調理。

  要注重身體鍛煉。秋季之時,運動要根據季節時令、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項目,如八段錦、太極拳、五禽戲,散步等,使氣血流通、精神清爽,以提高機體抗病防御能力。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避免過多出汗、損傷陰氣。盲目運動、長途跋涉,大汗淋漓易傷及陽氣、損耗肺氣。“山為陽澤為陰,高為陽低為陰”,在安全的前提下,秋日登高可以聚斂陽氣、振奮精神,胸懷坦蕩,心中無憂。運動調養之余,亦可以靜養生,如觀棋對弈、撫琴作畫、賞花品香等。

  (供稿:四川省針灸學校;審核: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何成詩)

(責編:鄢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凤山县| 莫力| 苍溪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阿鲁科尔沁旗| 贵德县| 邵阳市| 永城市| 南投县| 潜江市| 芮城县| 靖西县| 柯坪县| 炎陵县| 长寿区| 文山县| 吉木乃县| 康保县| 全椒县| 塘沽区| 托克逊县| 鹿邑县| 鄯善县| 神木县| 河源市| 泗水县| 卓尼县| 铜鼓县| 红河县| 淮北市| 鹤峰县| 临夏市| 运城市| 和顺县| 高邑县| 普兰店市| 托克托县| 溧水县| 和林格尔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