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特別關注

綠色低碳生活漸成風尚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李濤 文/攝 2024年08月15日 07:54

  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日常生活中,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到餐桌上踐行“光盤”行動,再到街頭巷尾的綠色出行,越來越多人自覺呵護著身邊的生態環境。8月12日至14日,記者走進社區,感受多個家庭的“低碳故事”。

  A 一水多用

  “洗臉、刷牙時,水龍頭別一直開,應間斷性放水。”“淘米水、煮過面條的水,可以用來洗碗筷,去油又省水。”12日,永樂苑社區舉辦了一場節水宣傳活動,居民易女士分享了不少實用的節水妙招。

  她住在玉園翠景小區,家中常備兩個大桶,一個用來裝洗菜水、淘米水,另一個用來裝洗衣水。前者,用來澆花,勝過營養液。后者,用來墩地,去污效果好。網格員宋靜云專門去易女士家求教,見衛生間、廚房都換上了感應式水龍頭。這種水龍頭開啟、關閉迅速,帶有起泡器,出水量小,可有效杜絕浪費問題。每個月,她家的用水量比別人家低不少。

  “清洗餐具,不能‘一股腦’倒很多洗潔精,反而費水。可先用紙擦去油污,然后沖洗,這樣能節省不少水。”易女士建議,小件、少量的衣物最好手洗。使用洗衣機,水位要適中,避免過度用水。

  B 省電“清單”

  “當時裝修房子,專門安裝了‘一鍵式斷電開關’,能夠控制家里大多數的電器。每次出門,可一鍵關閉總開關,時間長了,能省不少電。”家住中海宸悅小區9號樓的孫女士,平時很注意用電細節。

  中海社區網格員仇佳慧多次上門請教,整理了一份“居家省電清單”,分享給其他居民。清單列舉了數十項節電舉措,包括:空調應設置在26℃,出風口向上吹,不僅節能,而且體感更舒適;冰箱不能塞太滿,要定期除霜。霜多不易散熱,增加耗能。再比如,電腦、電視機,不要把屏幕亮度調節過高,容易造成眼睛疲勞,還會增加耗電量;及時淘汰“高齡”舊電器,選擇低耗能的家電等。

  C 理性消費

  “很多不必要的開支,能省就省。”家住安寧街89號院的王女士,是一名全職媽媽,也是一名綠色消費的踐行者。鄰居們都夸她很會“過日子”。

  8月13日,她向玉園南社區網格員楊恩英分享了自己的“消費觀”。近兩年,王女士很少去外面吃飯,跟著視頻學,才發現自己做飯更健康、更實惠。家人都喜歡吃,自己也有滿足感。另外,家里的碗盤,從“大號”換成了“小號”。小碗盛飯,小盤裝菜,分量正好,避免了“頓頓有剩飯”的情況。

  衣服是反季買。比如,今年夏天,她給家人“囤”了幾件冬衣。雖是去年的款式,但僅需原價的一半,比冬天買更劃算。她說,每次消費,都是自己真正需要,而且質量和價格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才會入手,不會被促銷沖昏頭腦。

  D 變廢為寶

  “餐廚垃圾是家庭垃圾的主要來源,處理得當能變廢為寶,實現垃圾減量。”8月14日,72歲的陳大娘在河南街社區網格員李建苗的協助下,制作了一大桶“環保酵素”。

  她們將橘子皮、蘋果皮撕成小塊,按照比例,加入紅糖、水,倒入塑料瓶內攪拌,再擰緊瓶蓋。老人笑著說:“等著吧,發酵3個月,酵素就做成了。可以去除油污,用做清潔劑,特別好用。”

  老人住在河南三巷小區,在舊物再利用上頗有心得。他用泡沫箱,稍加改裝,放在陽臺上用來種菜、種花;舊棉絮塞進舊衣服里,縫成了沙發靠墊;舊褲子改一改,制成了鞋套……老人覺得,這樣的生活不僅低碳還充滿趣味。

  E 綠色出行

  33歲的張志杰,住在海爾產城創學府小區,工作地點在山西白求恩醫院,兩地相距15公里。原本,他每天開車上下班。自從今年2月份,和澤苑社區發出“文明交通綠色出行”倡議后,他改成了綠色出行。半年下來,收獲良多。

  8月14日早上6時30分,他在小區門口騎上一輛公共自行車,沿著迎澤大街,一路騎至大南門地鐵站,坐9站,到達龍城公園。最后,步行500米到達單位。路上所用時間,與開車相差不多,好處卻不止一點:不會堵車,省了油費,身體也更健康。

  網格員佟澤林在滌綸廠小區走訪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放下汽車方向盤,靈活選擇“步行+公交”“自行車+地鐵”“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接駁”出行。

  如今,低碳生活已日漸融入居民的衣食住行,人們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好習慣帶來的美好變化。

(責編:張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新绛县| 栾川县| 武隆县| 乡宁县| 湖口县| 连城县| 莲花县| 中超| 凯里市| 宁阳县| 民县| 石楼县| 禄丰县| 江孜县| 张家港市| 黄浦区| 双辽市| 沂水县| 西峡县| 大邑县| 遂宁市| 金寨县| 伊金霍洛旗| 夹江县| 商河县| 峨山| 乌什县| 青州市| 青田县| 紫云| 新田县| 合水县| 太原市| 芦山县| 贞丰县| 台东县| 常德市| 宜春市| 昂仁县|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