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人民日報》以《山西推進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 治理流域環境 修復汾河生態》為題,報道近年來山西大力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計劃3年實施285個生態保護工程項目,力爭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其中,重點介紹了太原市采取多種措施,讓汾河“水質好起來”。
報道稱,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的母親河,流經6市29縣(區),全長713公里。歷史上,汾河水一度受到嚴重污染。近年來,山西大力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把從根本上穩定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作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的重點任務,目標是到2025年,全省黃河流域國考斷面穩定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2023年,山西印發《“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方案》,計劃3年實施285個生態保護工程項目。截至今年8月18日,項目已開工252個,其中完工115個。2023年,山西黃河流域參與評價的59個國考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占90%,為歷史最好水平。
報道介紹,在太原市晉源區,有一處占地面積400畝的廠區。這片區域表面上看是綠草如茵的城市花園,地下卻藏著一座污水處理廠——晉陽污水處理廠。每天,太原市汾河以西的生活污水匯集于此,經過處理后,達標尾水一部分用于工業回用,其余的排入汾河。2020年,太原市基本實現對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4年來,太原又對兩座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擴容。目前,太原市每天處理112萬噸污水,處理后的達標尾水有80多萬噸排入汾河。“這對實現讓汾河‘水量豐起來’的目標起了很大作用,對污水處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太原市城市排水管理中心主任潘會友說。
據了解,近年來,太原污水處理標準不斷提高。下一步,將擴建場地、引進設備,增加處理工序,努力提質達標,為改善汾河生態環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