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學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作為薔薇科草莓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歐洲,現在全球溫帶地區廣泛種植;不僅口感鮮美多汁,酸甜可口,而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營養價值
草莓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包括花青素類、黃酮類、單寧類、萜類、酚酸類和苯丙素類等多酚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在抗氧化、抗菌、抗腫瘤、降血糖和抗炎等方面均展現出顯著的藥理效果。花青素類中的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是草莓果實中的主要花色苷,而黃酮類化合物則包括槲皮素、山柰酚等。單寧類化合物如鞣花單寧和原花青素對抗氧化有重要作用。萜類化合物包括三萜類和其他萜類化合物,對草莓的香氣和風味有顯著貢獻。草莓中還檢測到酚酸類化合物如鞣花酸和對香豆酸,以及苯丙素類化合物,它們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潛力。
除了這些生物活性物質,草莓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鉀、鋅、鉻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部分微量元素,以及其他芳香族和甾體類化合物。

01抗炎作用
草莓的抗炎作用源于其含有的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花青素、黃酮類化合物和其他多酚類物質。這些成分通過抑制炎癥介質的生成、調節炎癥相關信號通路以及增強抗氧化防御系統,減少氧化應激,從而發揮減輕炎癥的效果。此外,草莓中的這些抗炎成分還促進細胞修復和免疫系統的調節,幫助維持免疫平衡,避免過度的免疫反應。
02改善血糖
在一項針對糖尿病大鼠的研究中,大鼠被隨機分配至對照組及接受不同劑量草莓提取物的治療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500 mg/kg體重劑量的草莓提取物治療的糖尿病大鼠,其血糖水平得到了顯著控制,血清尿素和肌酐水平降低,體重和胰島素活性有所提升。該實驗的組織病理學結果進一步證實了草莓提取物對糖尿病大鼠胰腺組織的保護性作用。綜上,草莓提取物對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其確切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需要進一步的分子和細胞水平研究來明確。
03改善認知
在一項持續12周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中,研究人員評估了每天攝入含有36.8毫克花青素的草莓粉對中年超重人群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相比,草莓粉補充組的參與者在記憶測試中的干擾現象有所減少,這一組患者的抑郁癥狀也有所緩解。這項發現指出,草莓中的花青素可能通過其抗炎特性,對提升認知功能和情緒狀態產生積極影響。此項研究為草莓在中年人群中作為降低認知衰退風險的補充劑提供了初步支持。
糖友們可以吃草莓嗎
血糖控制好的糖友可以在兩餐之間進食草莓,但要注意適量,避免血糖出現大幅波動。
過敏體質不宜食用:草莓過敏人群食用后可能會出現皮膚紅疹、瘙癢、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呼吸困難、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癥狀。不宜食用。
腹瀉期間不宜食用:草莓中的膳食纖維可能會加重腹瀉癥狀,建議腹瀉期間暫時避免食用。
【本期專家:劉師偉,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山西白求恩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山西名醫,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十佳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糖尿病學專委會委員,健康中國研究中心糖尿病防治與管理專家委員會常委,山西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山西省健康協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西省醫學會內分泌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醫師協會內分泌醫師分會副會長,山西省免疫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委。內分泌代謝病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留學于美國加州大學附屬醫院和康奈爾大學附屬醫院。擅長治療:內分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發癥,甲狀腺相關疾病,骨質疏松,垂體、腎上腺疾病等的臨床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