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太原馬拉松賽將于9月22日鳴槍開跑。9月20日,太原市衛健委統籌全市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全方位、全覆蓋的賽事醫療保障體系,保障賽事順利舉行。
我市衛健系統已成立工作專班,全面負責馬拉松賽事期間的醫療保障。沿賽道共設28個醫療點,其中,從全程馬拉松賽道起點開始設立醫療點,每2.5公里設立1個醫療點,共設立17個醫療點(1號至17號);半程馬拉松賽道從12.5公里開始設立醫療點,每2.5公里設立1個醫療點,共設立4個醫療點(18號至21號);起點、全程和半程馬拉松終點各設立2個醫療點,共設立6個醫療點(22號至27號);迷你馬拉松終點設立1個醫療點(28號)。各醫療點配備具備急診救治經驗的醫生1名、護士2名,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救治及轉運工作。
現場共派出2輛指揮車和31輛救護車及醫務人員進行保障,120現場指揮車負責全程指揮協調各醫療點、救護車輛的工作,并根據情況,隨時調遣各救護車。此次太馬共有醫師跑者170余名,包括市體育局選派的76名和自行參與的100余名醫師跑者,根據不同的配速分布在賽道上,時刻關注附近參賽人員身體情況,協助處理突發不適,保障參賽人員安全。
為確保救治及時快速,全程馬拉松賽道每公里配置1組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除醫療點外),半程從11公里開始配置(除醫療點外),迷你、親子馬拉松路線配置2組AED,共設53組AED急救點,每組AED急救點由2名紅十字會醫療志愿者組成,志愿者均為具備AED師資的人員。
委托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牽頭,太原市急救中心配合,共同編制《2024太原馬拉松賽醫療保障知識手冊》,規范損傷與急救、運動性猝死等突發情況的處置標準及流程,確保醫療救治過程同質化。邀請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專家,對醫療點醫護人員、醫療志愿者、醫師跑者、AED急救點醫護展開分層次分類培訓,確保遇到突發情況能規范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