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綜合新聞

內調外養②:氣血是什么?你補對了嗎?補氣血的正確方式!

來源:完美中國 2024年09月27日 18:19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感到疲憊不堪,或者面色蒼白?這可能是氣血不足在悄悄作祟。

  “氣血”作為中醫理論中的核心概念,許多人既熟悉又陌生。

  什么是氣血?如何科學準確地補充氣血,從而改善身體健康?讓我們一起解鎖補氣血的正確打開方式。

  (下劃文末可看方法總結)

  “氣血”雖然是中醫理論的概念,但在現代醫學的血液和營養等概念中,也有著異曲同工的解讀。

  中醫觀點

  中醫認為“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其中:

  氣是推動和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動力,與呼吸、循環等相關;

  血是滋養的重要物質,攜帶氧氣和營養,通過血液循環系統輸送到全身各處,其生成和循環與多個臟器——尤其是脾胃相關。

  氣血的生成、運行、轉化等過程,與人體的健康狀態有著密切的影響;氣血不足或流通不暢,都會引起相對應的身體不適,如精氣神狀態、內分泌或面部氣色等。

  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中,可以將“氣”類比為身體的能量代謝和氧氣利用,是支持身體活動的重要動力。

  現代醫學中的血液具有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運輸廢物、免疫功能等多種生理功能,血液循環是身體內部物質交換的關鍵途徑,血液生成不足、運輸能力下降,可能會引發貧血等健康問題。

  中醫側重于宏觀的能量和物質流動,而現代醫學則側重于具體的生理機制和物質成分,它們雖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都強調了“氣”和“血”在維持健康和生理功能中的重要性。

  一、氣血不足的主要表現

  氣血不足,易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1],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孕婦或產后女性以及長期體質較弱者,需要留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有以下表現:

  四肢乏力,耐力減退、容易氣短[2],手腳冰涼等;

  經常疲憊,情緒低落,睡眠質量不佳,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

  面色蒼白或暗淡[3],皮膚缺乏紅潤光澤,可能出現脫屑[4];

  食欲不振、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出現腹脹、便秘或腹瀉等癥狀;

  月經不調,周期不規律,生殖功能減弱等[6];

  容易感染感冒或其他疾病,病后恢復緩慢。

  二、為什么會氣血不足

  中醫觀點認為,氣血不足或運行不暢[7],主要為以下原因:

  1

  脾胃虛弱:

  脾胃是氣血生成的源泉,脾胃功能不足導致氣血不足;

  2

  氣虛:

  過度勞累、長期壓力或慢性病損耗;

  3

  血虛:

  貧血、分娩后出血過多等所致;

  4

  情緒:

  長期的壓力、焦慮和抑郁影響氣血運行。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氣血”主要涉及營養供給、能量代謝和血液循環等多個方面[8]:

  1

  貧血和營養缺乏:

  貧血會導致身體組織氧氣供應不足,出現面色蒼白、疲勞、頭暈等癥狀,這與氣血不足的表現類似。而鐵、維生素B12、葉酸等關鍵營養素的缺乏,是貧血的重要因素[9]。

  2

  血液循環障礙:

  如動脈硬化、靜脈曲張或血栓,會導致局部組織血液供應不足,出現手腳冰涼、面色蒼白、頭暈等癥狀。

  3

  慢性疾病影響: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影響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造成免疫力低下,容易全身性的疲勞、虛弱和能量不足。

  4

  心理因素:

  長期的精神壓力和情緒波動,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平衡,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和乏力。

  5

  生理變化:

  在女性中,月經、妊娠和分娩等生理過程會導致大量血液流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造血功能等會自然下降。

  1.富含鐵

  紅肉(如牛肉)、魚、家禽(如烏雞)、豆類(如扁豆)、深綠葉蔬菜(如菠菜)等[10]。

  2.富含維生素C

  新鮮果蔬,如針葉櫻桃、柑橘類水果、草莓、西紅柿等。

  3.其他補血營養素

  可通過綠葉蔬菜(如菠菜、芥藍)補充葉酸,通過肉、蛋、奶類食物補充維生素B12[11]。

  1.補血

  當歸、阿膠、紅棗等補血藥材,可增強血液的質量和數量[12,13]。

  2.補氣

  人參、黃芪等藥材,可以幫助改善體力和免疫力[14,15]。

  3.綜合調理

  如當歸補血湯,可用于補血調經、調理脾胃、改善血虛[16];八珍湯可用于補氣血兩虛[17]。

  *注:中藥調理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1.飲食營養均衡

  注重飲食多樣性,避免單一進食補氣血食物,以免營養失衡,造成其他健康問題;避免寒涼食物、節制油膩和辛辣食物,以免影響氣血生成和運行。

  2.適當運動

  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可以選擇輕松的運動方式,如太極拳、瑜伽、散步等,避免過度勞累讓而損耗氣血。

  3.健康生活方式

  調整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氣血的恢復;學會減壓放松、調節不健康情緒,以免長期的精神壓力影響氣血的生成和運行。

  補氣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堅持正確的調理方法,可以見到長遠的改善。

  氣血看似玄妙,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讓我們從飲食、運動、起居等日常生活入手,正確調補身體、滋養氣血,將中醫智慧與科學健康管理相結合,保持氣血充沛,提升身體健康質量,感受更美好生活!

  更多補氣血相關研發成果

  敬請關注生科院后續文章!

  參考文獻(滑動查看):

  [1]李銘,郭順,潘立群.從系統論視角闡釋托法內涵及臨床拓展應用[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 39(11): 1063-1069.

  [2]趙衛華,劉南飛,李尤佳,等.從氣血同治探討慢性氣道疾病的異病同治[J].世界中醫藥, 2024, 19(09): 1293-1296.

  [3]董思穎,陳亮,張璐,等.基于斑馬魚實驗模型評價人參玫瑰膏改善氣血健康作用[J].時珍國醫國藥, 2021, 32(09): 2295-2298.

(責編:鄢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乌兰县| 察雅县| 攀枝花市| 清苑县| 驻马店市| 交口县| 翁牛特旗| 东城区| 曲沃县| 西宁市| 东丰县| 容城县| 永福县| 西峡县| 陇西县| 陵水| 庆云县| 重庆市| 历史| 北宁市| 石狮市| 武夷山市| 东平县| 偏关县| 肇州县| 乡宁县| 鄄城县| 阜康市| 临安市| 莎车县| 浦江县| 济南市| 福贡县| 汽车| 体育| 桃园市| 华蓥市| 松滋市| 肥城市|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