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每天睡得夠久,白天還是經常犯困?明明沒做什么體力活,卻總覺得累?明明每天都在護膚,氣色看起來還是不夠好?這么多“明明”的努力,為啥還是少了元氣?其實,這背后往往與氣血損耗過大有密切關系。

眾所周知,冬天是滋補的黃金時節,但很多人忽略了,這個時節也有很多因素在無形中耗損著我們的氣血。
要想實現“有效進補”,先要搞清楚那些悄悄損耗我們氣血的“元兇”。
冬日三大損耗氣血的“元兇”
冬日藏著三大損耗氣血的“元兇”,它們分別是:天涼、疲乏、悲傷。
涼氣襲身:寒邪易侵,氣血受阻
《壽世保元》記載:“氣寒則血凝。”氣血循環容易因寒而受阻。冬日氣溫越來越低,如果沒有及時保暖,寒氣容易侵入體內,導致氣血阻滯。
疲乏難耐:晝夜溫差,氣血滯澀
冬日白天氣溫雖然適宜,但到了夜晚溫度下降,《黃帝內經》講到“寒則氣收”,溫差的劇烈變化,身體也容易因此變得疲乏,使氣血流動不暢。
悲傷情結:情緒低落,氣血受傷
冬日萬物漸漸凋零,日照時間變短,人們的情緒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中醫認為“肺主氣,肝主血,憂思傷肺、郁結傷肝。”當有低落情緒時,氣血的運行也會受到影響。
滋補氣血的正確打開方式
正因為很多人忽略了這些傷氣血的“元兇”,才覺得“總有補不完的氣血”。
真正的滋補氣血還得根據氣候特點,從生活起居到飲食多方面著手,才能在冬日收獲充沛的元氣。

在生活起居方面,我們需要調整生活方式,相應地減少傷氣血行為。
注意保暖,增加運動量
要格外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進行保暖,避免寒邪入體。另外,每天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如慢跑、八段錦等,有助于通經絡、充氣血[1]。
調整作息時間
中醫認為,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肝膽經的運行時間[1],此時正是養肝護血的關鍵時期。我們需要順應自然界陰陽變化的規律,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避免熬夜,幫助穩固氣血,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調節情緒,保持積極心態
冬天情緒易受外界影響,這時要積極調整心態,盡量保持情緒平穩。多與親朋好友聚會、分享生活,或探索自己的愛好,改善低落情緒,助力氣血順暢。

食補作為調養氣血的重要手段,要講究科學、合理,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滋補食物搭配營養來進行。
選擇滋補食物
在經典的氣血滋補食物中,以黃芪、當歸、紅棗、阿膠、龍眼等為上佳選擇。黃芪味甘性溫,具有益脾補氣的作用[2];當歸則能養血活血[3],兩者補益脾臟,可以從根源上促進生血、養血。
紅棗、阿膠和龍眼更是調和氣血的好幫手。其中,紅棗味甘平,可滋補氣血[4];阿膠也具有補血作用[5],龍眼肉可以幫助養血安神[6]。科學攝入這些營養好物,不僅能改善氣血不足,還能讓你保持滿滿的活力與好氣色。
補充多元營養
適當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如甘氨酸亞鐵、烏雞低聚肽等,有助于補血[7]。同時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針葉櫻桃[9],幫助促進鐵質的吸收[8],從而更好地增益補氣血。

在滋補的過程中,需要“開源節流”,補氣血的同時也要減少氣血損耗,這樣才能保持氣血充盈。愿我們都能抓住這個時節,穩固氣血根基,保持身體活力,擁抱一個元氣滿滿的生活!
參考資料:
[1]吳曉紅,胡亞力,谷雨,等.基于現代中醫視角深度解析氣血[J].智慧健康,2024,10(15):60-63.DOI:10.19335/j.cnki.2096-1219.2024.15.018.
[2]李怡憬,曹方,張益蒴,等.《金匱要略》七方中黃芪的應用探析[J].吉林中醫藥,2024,44(06):718-721.DOI:10.13463/j.cnki.jlzyy.2024.06.024.
[3]李小敏,宮賀,梁浩明,等.經典名方當歸補血湯中揮發性成分量值傳遞規律研究[J].藥物評價研究,2024,47(09):2017-2025.
[4]方大梅.紅棗食療補氣血[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05,(09):28.
[5]麥博,趙敏.補血佳品:阿膠[N].廣東科技報,2021-05-18(005).DOI:10.28252/n.cnki.ngdkj.2021.000370.
[6]張興.認識身邊的中藥——龍眼肉[J].中醫健康養生,2020,6(06):24-25.
[7]王勇,劉建華,田穎剛,等.泰和烏骨雞活性肽補血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2010,31(21):340-343.
[8]劉凌芝.琥珀酸亞鐵片聯合維生素C治療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4,11(14):68-70.
[9]周寧,張銘輝,黃玲,等.針葉櫻桃保健果凍的研制[J].農產品加工,2021,(01):12-15.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21.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