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正是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大行其道的時候。與其被動挨打,不如防患于未然。比如,提前吃感冒藥能不能預防感冒呢?今天,藥師為大家詳細解答這一問題。
先分清感冒的種類
在聊吃藥預防感冒的話題前,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感冒的種類。
普通感冒
由多種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狀病毒等,會有頭痛、乏力、咳嗽、鼻塞、流涕、發熱少見,癥狀相對較輕。
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癥狀較普通感冒嚴重。臨床表現以高熱、乏力、頭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為主,而呼吸道癥狀較輕。少數患者可能并發肺炎、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
這些藥無法預防感冒
目前,大部分的抗感冒藥物僅能夠進行對癥治療,主要是用于緩解感冒癥狀,并不能預防感冒的發生。常見感冒藥主要作用包括:解熱鎮痛、抗組胺、收縮血管、止咳等。以下藥物基本上都是對癥治療并不能預防感冒。提前服用不僅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而且會造成患者因細菌耐藥而可能發生未來無藥可用的情況。
解熱鎮痛類藥物
臨床中將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作為典型的解熱鎮痛類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俗稱:撲熱息痛)具有解熱鎮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和發熱;布洛芬(芬必得)其抗炎、鎮痛、解熱作用比阿司匹林、保泰松或對乙酰氨基酚強。
抗組胺類藥物
有助于消除或者減輕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如:馬來酸氯苯那敏具有抗過敏的作用,但也能引起嗜睡。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感冒藥吃了發困的原因。很多感冒藥中會含有抗組胺藥,可增強解熱鎮痛藥作用及緩解感冒癥狀。
止咳類藥物
專門用于改善咳嗽、喉嚨不舒服。有黏液溶解劑,如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等能分解痰液中黏蛋白,迅速降低痰的黏稠度,同時還能增加痰中的黏液纖維,潤滑支氣管內壁。氫溴酸右美沙芬和愈創甘油醚能抑制咳嗽中樞,具有止咳作用。
血管收縮類藥物
這類藥品如:鹽酸偽麻黃堿。收縮上呼吸道血管,能較好地減輕上呼吸道黏膜的充血現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減輕鼻塞癥狀。常用的新康泰克中就加入了此成分,使其具有緩解鼻塞的作用。
咖啡因
有些感冒藥中含有中樞興奮藥咖啡因,其可以加強解熱鎮痛藥的療效,協同解熱鎮痛作用,同時減弱某些感冒藥引起的嗜睡癥狀。
抗生素
一些人會提前服用抗生素。要知道,提前吃抗生素并不能預防感冒。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感染的,而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通常沒有預防作用。此外,隨意使用抗生素還可能帶來不良反應,并且可能導致耐藥性的產生。
感冒沖劑提前吃感冒沖劑一般不能有效預防感冒。因為感冒沖劑主要是用于緩解感冒癥狀,而非預防感冒的發生。
對預防感冒有益的藥
應對感冒,有一些藥物提前服用是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的。一些中藥通常強調整體調理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可能通過多種途徑發揮作用,對于感冒的防治有較好的效果。比如扶正祛邪、調和氣血的一些中藥方劑或單味中藥可能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且很少產生耐藥性,但效果可能因人而異。
板藍根
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作用,一些研究顯示它可能對某些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但目前對于板藍根預防感冒的確切效果還存在爭議。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過度依賴板藍根來預防感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免疫力更為重要。
黃芪
能補氣固表,增強機體免疫力。
金銀花
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玉屏風散
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有益氣固表的作用。
一般情況的感冒可以使用一些中草藥、中成藥進行治療。不過,吃藥前一定要先區分風寒、風熱。即使是中藥,如果錯誤服用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和副作用。
抗病毒藥物
除了中藥,近些年還有一些針對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對目前流行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具有著較高的敏感性。重癥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患者,盡早給予經驗性抗流感病毒治療,發病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
所以當有重癥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觸者(且未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后尚未獲得免疫力),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上述藥物作為暴露后緊急預防的。但是提醒大家注意:抗病毒藥物不能代替流感疫苗在預防流感中的作用,流感高危人群應盡早接種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