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愛心餃、暖心餃,讓我渾身暖洋洋的,找到了久違的家的感覺。”冬至那天,山西大學家屬院快遞員小翟端著一盤社區送的餃子,吃得很香。
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外賣小哥、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從業人員逐漸增多。小店區塢城街道山西大學社區黨委緊密關注此類人群,面對新就業群體的各類問題,尋求解決妙方和有效途徑,不斷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凝聚力、影響力,暖心做好“聚新”工作。
以心喚“新”,全面摸排掌握新就業群體情況。社區依托網格化管理機制,“線上+線下”相結合,摸排轄區快遞企業經營情況及快遞員、外賣員、物流貨運司機等人員信息。通過近距離溝通交流,了解從業者的基本需求,同時向新就業群體宣傳網絡安全、反電詐、生產經營安全、就業社保及醫保參保政策等,引導該群體利用走街串巷的行業優勢,廣泛弘揚社會正能量。
以心暖“新”,聯合多方資源強化服務意識水平。山大社區黨委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快遞驛站等多方力量,成立4個“暖蜂驛站”,打造愛“新”休息點,免費提供應急充電、愛心藥箱、熱水等基本服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還開放圖書室、文體室等,供新就業群體悠閑娛樂。社區在春節送對聯、冬至送餃子、臘八節送粥,并定期前往轄區各“暖蜂驛站”走訪,督促其提升服務意識和水平。快遞小哥劉先生多次感嘆,這些愛心服務帶來了很多溫暖,社區有啥需要,他們也會發揮優勢積極參與,實現雙向奔赴。
“新”有所為,引導新就業群體共謀“新發展”。外賣騎手、快遞小哥不僅是城市活動的參與者,更是基層治理的“攝像頭”。為進一步增強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與責任感,山大社區黨委與快遞員協作設立“小區監督員”志愿服務單,充分發揮該群體流動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為社區治理開拓新視角。今年10月至11月,社區推出“隨手拍”活動,快遞員將發現的樓道小廣告、井蓋缺損、路面坑洼等問題及時拍照發送到社區聯絡群,提高了社區及時處理問題的效率。
山西大學社區黨委將不斷探索服務新就業群體的工作路徑,打通社區治理與“新業態”的合作壁壘,進一步增強黨建在新就業群體中的引領作用,點亮溫暖的“指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