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異鄉租客從老家回到太原,獨居、空巢老人的子女離開太原,去了外地工作。連日來,一些社區舉辦元宵節活動時,特意邀請這兩類群體參與,讓他們在喜慶熱鬧的氛圍中,感受到濃濃溫情。(《太原晚報》2月11日)
太原部分社區利用元宵節這一傳統節日,搭建起一個平臺,邀請異鄉租客、獨居空巢老人等群體參與,讓元宵節有了鄰里節的溫馨與和諧。這一做法值得點贊與推廣。
社區組織的元宵節活動豐富多彩,特別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融合,既有傳統的猜燈謎、滾元宵,還能一起扭秧歌、觀舞獅。在歡聲笑語當中,異鄉租客感受到了太原這座城市的包容與溫暖,獨居空巢老人也能忘卻孤獨,重拾生活的樂趣。
元宵節成為鄰里節,是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踐行。居民們在社區中感受到溫暖和關懷,對社區有了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居民們共同參加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在無形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這種和諧的場景,正是對傳統節日內涵的生動詮釋。
將元宵節打造成鄰里節,是傳統節日文化的創新之舉。元宵節承載著團圓、歡樂,追求和諧、和睦、和合。如今,社區以新的形式賦予元宵節新的內涵,將鄰里關系的構建與元宵節有機結合起來,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讓延續千年的傳統節日在現代都市中悄然生長出了新的根系。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當都市霓虹與傳統花燈交相輝映,當異鄉人的鄉愁與銀發族的守望在元宵的熱氣中交匯相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節俗的傳承,更是一個城市對“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生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