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我家購置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使用體驗符合預期。身邊更多同事、朋友加入新能源車主行列,短短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占比也越來越高。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家的新能源汽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了解到,許多車主常抱怨配件難找、維修成本高,甚至保險公司在理賠時也存在諸多問題。新能源汽車的售后問題看似小事,卻關系著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信心。我決定將這一問題作為代表建議提交,加強新能源汽車售后保障。
經過調研,我了解到,“維修難”與新能源電動車的維修技術要求高、維修信息資源相對匱乏密切相關。而“維修貴”主要原因為新能源電動車使用的電池、電動機等關鍵部件成本高,再加上市場上缺乏兼容性配件,進一步推高了維修成本。由于缺乏針對新能源汽車特性的評估標準,一些保險公司對相關保險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不積極,復雜的理賠程序也影響了賠付進度。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我提交了《關于提升新能源汽車售后保障的建議》。包括鼓勵職業學院和技術培訓中心開設相關課程,提升維修人員技能;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和配件供應商可以聯合建立公共配件供應平臺;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生產售后動力電池等內容。
這份建議交由交通運輸部等部門辦理,熟悉業務、了解情況的負責同志積極與我對接,辦前問需、辦中互商、辦后問效。如今,交通運輸部推動將“新能源汽車維修工”工種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并組織修訂發布《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等,進一步明確從事新能源汽車維修的能力條件。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在規范自動駕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等方面還需要凝聚各方智慧。
(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鄒縣發電廠生產技術部精密診斷中心組組長,亓玉昆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