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晉祠天龍山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集這三項榮譽于一體的單位,全國僅12家,全省只此一家。2月24日,在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副院長于灝提出“發揮晉祠天龍山龍頭帶動作用,助力太原打造國內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議。
國家5A級旅游景區被業內人士譽為“頭雁景區”,具有極強的品牌效應。于灝建議,利用這一金字招牌助力太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其一,堅持保護第一,深入挖掘價值。晉祠天龍山文化遺產豐厚,被稱作中國古代文化的“線裝本”和“縮印版”,是三晉文明的重要實物載體。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強化系統和整體保護理念。重現難老泉聲、蓮池印月、雙橋掛雪、大寺荷風等晉祠歷史人文自然風貌,逐步再現范仲淹筆下“千家溉禾稻,滿目江鄉田”勝境。扎實推進晉祠學研究,以世界視角看晉祠,從中提煉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
其二,突出活化利用,擴大對外宣傳。不斷提升“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國際巡展”和“晉祠祠廟園林之典范”兩個經典展覽的品質,推出晉祠古建、彩塑、壁畫數字巡展等精品展。全方位開發晉祠公園夜游項目,打造大型沉浸式實景演藝劇目——晉水謠,生動再現山西、太原、晉祠的人文歷史和璀璨文明。持續開展晉祠古廟會、晉祠國風文化盛典等傳統文化活動,創排反映晉祠天龍山特色文化的精品劇目,在景區常態化演出。引進山西國家級非遺展演項目,實現非遺工藝的情景式再現和活態化傳承。增強科技賦能,豐富游客的沉浸式體驗。開發更多高品質的特色文創產品,建立宣傳矩陣,不斷提升晉祠天龍山的知名度。
其三,完善服務體系,激活“雁陣”效應。2024年,晉祠客流量、門票收入均創新高。今年初,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兩項數據同比增長30%以上。如何將客流量轉變為留客量,重點是構建景區周邊完善的旅游服務體系。開通太原南站、武宿機場至景區公交專線;增加天龍山觀光車數量;貫通天龍山黃貝莊、南坪、西嶺旅游公路,形成晉祠天龍山環線旅游公路;實施晉祠公園東門廣場東延工程,改擴建停車場、游客中心、數字演藝中心、餐飲購物服務區。引進地方名小吃,推出山西面食大全和新晉菜。聚合山西名優特產,開辦高品質文創市集。開發赤橋、長巷、北大寺、天龍山五坡和窯頭村特色民宿,完善滿足游客不同需求的住宿體系。以一域爭先,為全局添彩,助推我市打造國內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