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太原慈善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張毅敏提出“統籌安排好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 助力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建議。
“統籌抓好教育、培訓和就業,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現實需求。”張毅敏建議,首先,要統籌謀劃制定統一的教育、培訓、就業業務政策;合理分配用于教育、培訓和就業服務的財政資金,大學生生均經費撥款與就業評估結果掛鉤,以引導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學校、高等技工院校根據市場需求設置或調整專業和課程,促進“供需協調”。各類院校、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的場地、設施、設備等硬件統籌使用;統籌信息,建立教育培訓和就業信息平臺,以科學分析各行業人才缺口,為制定調整相關政策提供數據支持。
其次,鼓勵大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樹立技能人才標桿。鼓勵各行業、各領域通過舉辦競賽,加快構建科學化、專業化、市場化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幫助更多學子登上全省、全國乃至國際職業技能大賽舞臺。對省級、國家級、世界級大賽優勝學子,優先錄用到應用型高校、職業高等學校任職,以便培養更多職業技能型高端人才,大力營造關注技能、重視技能、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
再次,健全人才多元評價體系。引導大中專院校與社會鑒定機構、用工企業加強聯系,學生培訓合格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發放技能提升補貼,實現企業發展與人才成長的“雙向奔赴”。大力扶持職業院校、企業創建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立“工學一體”人才培養基地,助力學子高質量充分就業。
張毅敏認為,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間具有互動提升效應。學生通過系統性職業技能培訓獲取等級認證,能構建起適配產業需求的職業能力體系,提高收入待遇水平,打通職業上升通道。與此同時,企業吸納具備新型技能認證的高素質人才,也會激勵更多勞動者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實現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