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一輛綠色印有“太原公交IC卡便民服務直通車”字樣的公交車緩緩駛入恒大山水城社區廣場,我市首輛公交IC卡便民服務直通車正式投入運營。(《太原晚報》2月26日)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型社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居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便捷化。然而,傳統的公共服務模式往往存在覆蓋面不足、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難以滿足現代社區居民的需求。太原公交公司此次推出的公交IC卡便民服務直通車,正是針對這一問題作出的積極回應。
現代城市的治理密碼,往往在街頭巷尾的細節之中。對于不熟悉網絡、存在數字技能障礙的老年人而言,網上辦理業務如同面對天書;對于居住在偏遠社區的居民來說,去固定網點則意味著長途跋涉之累。
這輛太原公交IC卡便民服務直通車,恰似精準對接需求的“毛細血管”,將公共服務的觸角延伸至社區“最后一米”,為居民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這一舉措提升了公交服務的整體水平,也為其他公共服務領域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創新實踐的背后,折射出了城市治理理念的變化。從“管理本位”到“服務本位”的轉變,要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公交車化身流動的公共服務窗口,社區廣場成為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這種轉變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讓居民在享受高效便捷服務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城市發展的溫度和速度,增強了居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并推動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和優化。
正如這輛不斷前行的太原公交IC卡便民服務直通車,城市治理也需要永葆“流動”的姿態,在動態調整中尋找最優解。期待便民服務直通車能衍生出更多形態,讓那份以人為本的情懷,持續流淌在城市的血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