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產品種類繁多、風險收益各不相同,且部分產品本身較為復雜,容易導致消費者因專業知識不足、風險識別能力有限等原因購買與自身需求不匹配的產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日前發布了理性購買金融產品的消費提示,廣大金融消費者要樹立量入為出的消費觀,正確認識金融產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
為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金融監管部門陸續出臺政策,要求金融機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制訂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適當性操作標準,確保將適當的產品通過適當的渠道銷售給適當的客戶。同時,遵循“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金融消費者也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清楚掌握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正確認識并選擇適合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金融消費者要牢記“投資有風險、購買需謹慎”“投保須謹慎,退保有損失”,根據自身收入來源及支出預算、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知識經驗等,結合實際情況,圍繞自身投資或保障需求,合理配置資金,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要警惕“保本高收益”“全額退?!钡忍摷傩麄鳎杏洸灰つ扛L、盲目投資或隨意退保。
金融消費者要選擇正規機構和正規渠道購買金融產品,咨詢辦理金融業務。購買金融產品時,要全面了解金融產品的性質、風險和特征,選擇風險等級適合自己的產品,認真閱讀和了解相關產品的文件合同和風險揭示書等文書,客觀負責評估自己的抗風險能力。要提供真實的個人信息,配合金融機構進行風險評估,若發生可能影響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情況,還應當主動重新評估,謹慎簽署合同,避免由他人代為評估和簽署,依法依約履行合同約定。
在金融消費過程中要注意保管好個人重要證件、賬號密碼、驗證碼、人臉識別等信息,不隨意簽字授權,避免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因金融產品或服務與金融機構發生爭議的,可通過金融機構公布的官方投訴渠道進行處理,未達成一致的,可向當地金融糾紛調解組織申請調解或者向金融監管部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