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們爭相用手機拍攝教案內容
“人性皆厭于藥而喜于食,這就是中醫藥膳受歡迎的原因。”3月13日上午,在山西老年大學的315教室,胡晉芳老師從中醫藥膳的特點講起,中醫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不同的季節,飲食也要有所調整,寓醫于食,強身健體。通俗易懂的講解讓老年學員們“叩”響健康養生之門。
“老師,現在是春天,該怎么吃?”聽到吃出健康,有學員忍不住發問。胡老師娓娓道來,比如,脾胃虛弱的人在春天調理,可以喝黃芪建中湯。具體做法為取黃芪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棗5枚、飴糖30克。除飴糖外,將其他藥材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取汁液,去渣后加入飴糖,小火加熱至飴糖溶化。
胡老師進一步講解,黃芪補氣升陽,桂枝溫陽化氣,白芍養血斂陰,炙甘草補脾和胃,生姜、大棗調和營衛,飴糖補中緩急,全方具有溫中健脾、和里緩急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胃脘隱痛、喜溫喜按等癥狀,但每個人存在個體差異,需要根據不同體質調整食材需量,以求最佳效果。
講臺下,學員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記錄著重點內容,有的學員還將老師的教案及時拍下來,生怕遺漏了學習內容。有講授、有互動、有提問、有交流……不知不覺,兩個小時的課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下課時間,學員們圍在老師身邊,繼續詢問關于中醫藥膳的問題,胡老師耐心地一一解答。
今年63歲的學員張志如表示:“我一直對中醫藥膳感興趣,覺得既能吃得健康,又能調理身體。以前自己也嘗試做過,但總感覺不得要領。上了藥膳課,終于可以回家給家人露一手了。”學員高世秀也表示,以前做飯就是圖個飽腹,現在通過系統學習中醫藥膳,每一頓飯都能成為養生的好機會。這門課程很實用,能讓自己和家人吃得更科學、更健康。
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醫藥膳課是今年春季對原有32門課程進行深度打磨與系統優化、全方位提升課程質量的課程之一,報名十分火爆。這門倡導健康飲食的課程,正成為老年群體追求品質生活的生動注腳,也讓傳統中醫藥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煥發出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