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太原新聞

瓦斯“智”理守護礦井安全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張秀麗 2025年03月24日 06:54

  春意正濃,氣溫回升,煤層中的瓦斯也隨之活躍起來,在礦井深處“蠢蠢欲動”。然而,走進山西焦煤西山煤電屯蘭礦,你會發現,憑借“智能監測、精準抽采、責任到人”三維防控體系,借助數字孿生技術與網格化管理兩大“利器”,該礦為井下安全生產植入了一顆“智慧大腦”,為礦工們撐起一片安全的藍天。

  3月20日,記者來到屯蘭礦的“一通三防”智能管控中心,仿佛置身于一個未來感十足的科幻世界。一面巨型屏幕占據了整面墻壁,屏幕上閃爍跳動的數字猶如一群靈動的衛士,不眠不休地編織著一張守護井下生命的安全大網。這便是屯蘭礦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打造的三維仿真系統的“可視化窗口”,通過分布在井下各個關鍵角落的1100余個智能傳感器,一個與真實礦井一模一樣的“數字孿生礦井”躍然眼前,瓦斯濃度的細微變化、風速的每秒波動,盡在掌控之中。這里,不僅是整個礦井的監測“大腦中樞”,更是能在危險萌芽前發出警報的前沿“預警哨所”。

  “我們就像是礦井的‘順風耳’‘千里眼’,依靠井下的風速傳感器和瓦斯傳感器,哪怕是瓦斯和風量最微小的異常,都逃不過它們的‘法眼’,能迅速對變化地點發出預警。”屯蘭礦通風區區長姬宇鵬目光炯炯,言語間滿是自信與擔當,“不僅如此,為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們主動給自己加壓,把所有的預警和報警值全部都下調了20%,就是要搶在危險前面,將隱患扼殺在搖籃里。”這看似簡單的數值調整,背后蘊含的是對礦工生命安全的極致守護,是將關口前移、主動出擊的果敢。

  瓦斯治理,抽采堪稱關鍵“命脈”。在立體三維模型上,長達97公里的抽采管網蜿蜒曲折,恰似地下奔騰涌動的血脈,源源不斷地將瓦斯這個“危險因子”抽離,保障著礦井的“生命律動”平穩有序。令人驚嘆的是,這里的每一個鉆孔都被賦予了獨一無二的“電子身份證”,施工時的每一個參數、驗收的每一條記錄,乃至抽采效能的動態變化,所有數據全程留痕、均可追溯,如同為每個鉆孔建立了一份詳盡的“成長檔案”,構建起一套完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我們對每一項鉆孔工作都嚴謹對待,嚴格落實每一個施工檔案的記錄。哪怕這個工作面開采結束了,我們也能隨時調出數據,對整個瓦斯治理過程進行復盤,精準分析研判哪里做得好、哪里還有改進空間,為后續開采積累寶貴經驗。”屯蘭礦抽采區區長韓國平撫摸著模型,眼中透著專業與專注。這些數據不是冰冷的記錄,而是保障未來安全生產的“智慧錦囊”。

  科技的力量讓屯蘭礦在瓦斯防控戰場上如虎添翼,而與此同時,一套扎實落地的網格化安全責任制也在礦井下全面鋪開。區長和隊長們化身為“安全分區指揮官”,對井下錯綜復雜的所有盤區和巷道進行精細“劃片而治”。每個區長猶如一方“安全諸侯”,牢牢守護著自己分管的盤區,他們定期下井,手持檢測設備,對負責區域內的密閉設施是否嚴實、通風系統是否順暢,展開360度無死角“大體檢”,一旦排查出隱患,便立即登記在冊,專人跟蹤,直至徹底整改落實到位。

  從智能預警的敏銳洞察,到精準抽采的精細施策,從數據溯源的科學研判,再到責任到人的嚴防死守,屯蘭礦憑借“科技”與“管理”的雙輪強勁驅動,為礦山安全生產構筑起一道密不透風、立體化的防護堡壘。在這里,每一位礦工都能安心下井、平安回家;在這里,科技之光與責任擔當交相輝映,照亮了礦井深處,也照亮了安全生產的前行之路。

(責編:張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商丘市| 古交市| 仙桃市| 大邑县| 南投市| 北票市| 林周县| 武陟县| 齐齐哈尔市| 福建省| 房产| 塔河县| 道孚县| 鸡西市| 桂东县| 驻马店市| 新源县| 衡水市| 武强县| 鄂伦春自治旗| 咸阳市| 浮山县| 桦甸市| 富民县| 抚远县| 德化县| 义乌市| 离岛区| 黄平县| 临江市| 宁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望都县| 六安市| 江孜县| 裕民县| 巴彦淖尔市| 涞水县| 镇雄县|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