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太原網警提醒廣大網民,以理性駕馭AI,用法律守護底線,攜手傳遞正能量,勿讓“神器”變“兇器”。(《太原晚報》3月24日)
AI技術是把雙刃劍,面對這一難題,唯有全民共治,才能避免其巨大的副作用。
提升謠言識別力是第一步。除查源頭、看細節、多驗證以外,每個用戶需要對“AI究竟是什么”具備常識性了解。近日,“中國福彩”公眾號發布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AI預測彩票號碼,百分百中獎”的幌子,誘導購彩者付費購買所謂的“預測服務”,讓不少人上當受騙。這便是新事物出現后,不法分子利用有些人的無知與錯覺牟利的典型案例。AI確實很強大,但不過是擁有海量數據和學習能力的工具,用它預測彩票開獎號碼,就和用電腦算命一樣不靠譜。畢竟,每次開獎都是獨立事件,如同拋硬幣一樣,結果互不影響,AI又如何能夠給出答案。
現實中,不可能所有人都具備識別謠言的邏輯能力與科學常識,當一些MCN機構利用AI工具大批量生產頗具迷惑性的謠言時,一定會有不少人上當受騙。因此,除了普通人應具備基本抵抗力外,謠言治理更需要平臺方和監管部門負起責任。一方面,面對利用AI工具瘋狂變現的不法分子,更具識別力和打擊力的平臺方須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及時采取禁言、封號等措施予以懲戒,而不是流量至上、視而不見。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建立大數據預警機制,以“AI對抗AI”,及時發現和處理類似事件。
科技向善,需要全民參與、共治,不斷提升認知、明晰規則,凝聚起法律、平臺、監管和公眾的強大合力,如此才能有效遏制AI造謠現象,守護好網絡這片清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