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大眾創業

資金快速落地 銀企密集對接

央地齊打促小微企業融資“組合拳”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鐘源 2025年04月02日 11:08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記者日前從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簡稱“小微協調機制”)推進會上獲悉,自去年10月小微協調機制啟動以來,在相關部門、銀行機構的密切配合下,四級工作機制迅速搭建、有序運行,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累計走訪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超過5000萬戶,授信超過10萬億元。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余額近7萬億元。業內專家表示,破除小微企業融資梗阻,需要加強信息共享和信用體系建設,并強化政策落實和監督。

  半年內萬億資金直達基層

  記者近日了解到,小微協調機制對小微企業融資拉動作用明顯。以北京為例,2024年北京市小微企業累放貸款25670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機制集中實施的12月份,新增貸款同比增長78.4%;新增貸款戶數同比增長51.3%。

  小微協調機制給小微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家推出小微協調機制是希望達成三個目標:一是直達基層。低成本信貸資金要直達基層,打通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快速便捷。銀行原則上要在1個月內作出是否授信的決定。對于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要開辟綠色通道,優化流程,加快辦理速度。三是利率適宜。通過節約信息收集成本、壓減中間環節,減少放貸成本和附加費用,總體上降低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

  “這項機制的核心是在區縣層面建立工作專班,搭建起銀企精準對接的橋梁。”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叢林此前表示,“我們希望,依法合規經營、有真實的融資需求、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都能通過這個機制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這個資金沒有中間環節,是直達的,融資成本也合適。”

  對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介紹,小微協調機制是對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為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機遇,有助于更好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對支持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就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等都有積極意義。

  “對于小微企業而言,是雪中送炭,緩解資金壓力,增強了其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對于銀行金融機構來說,帶來了新的機遇。通過深入對接小微企業,銀行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其融資需求,優化信貸結構,降低風險,同時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小微協調機制的建立,有助于穩定小微企業經營,激發市場活力。

  多地發力促工作機制落地

  地方層面,支持小微協調機制的工作正緊鑼密鼓推進。去年10月中旬以來,各地金融監管局密集召開工作機制部署會議,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從中受益。

  在山東,強化要素保障,通過“聯合會診”來解決企業融資卡點。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某智能裝備公司暫不符合貸款條件。市中區工作專班通過“聯合會診”,最終,棗莊農商銀行市中支行為該企業辦理流動資金貸款300萬元。

  在重慶,通過開展精細輔導,一企一策增強企業獲貸能力。重慶市云陽縣某船務公司涉及違規作業、未進行職業病診斷等3項行政處罰未處理,且沒有充足抵押物,導致融資進程陷入停滯。云陽縣工作專班幫助企業與相關部門快速對接處理問題,后將其納入“推薦清單”。重慶銀行云陽支行采用“信用+順位抵押”方式為該企業量身打造了500萬元融資方案,僅用時5天便完成授信、放款。

  此外,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也在行動。浙江金融監管局推動轄內銀行機構通過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鏈供應鏈、企業內部數據系統打通對接,優化金融服務模式。針對民營企業集群化發展特點,依托集成行業數據的“產業大腦”,由銀行直接抓取核心企業數據,掌握上下游供應鏈企業經營狀況,為企業提供線上無感授信。截至2025年2月12日,轄內已組織走訪企業274萬家,納入推薦清單數量48.1萬家,其中46.2萬家已獲得授信支持,累計授信金額1.67萬億元,累計放貸金額1.14萬億元。

  “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存在,主要是小微企業本身缺少合規足值的抵質押物,經營財務信息不健全、透明度不高,部分小微企業缺少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的經驗,對銀行金融服務了解不夠等。”對此,婁飛鵬解釋,小微協調機制篩選并向銀行推薦客戶,增進銀行和小微企業之間的對接,減少銀行和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提高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成效。

  破除梗阻銀行密集對接

  小微協調機制推進會強調,要進一步提高站位、強化擔當,堅決消除阻礙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各種隱形壁壘,全力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克服困難、健康發展,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會議要求,要加大企業走訪力度,跟進協調解決實際困難。

  “隱形壁壘一般包括銀行對小微企業的風險評估難度大、擔保體系不健全、政策落實不到位等。”盤和林表示,破除小微企業融資梗阻首先需要加強信息共享和信用體系建設。同時,要拓寬融資渠道,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多融資選擇。此外,還需要完善擔保體系,降低融資成本,并加強政策落實和監督,確保各項優惠政策真正惠及小微企業。

  記者了解到,小微協調機制建立后,以國有大行為代表的銀行金融機構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緊鑼密鼓對接走訪。工商銀行福建分行不斷完善普惠金融產品體系,抓好數字賦能,創新特色產品,重點精準滴灌。面向制造業小微企業推出數字普惠信用貸款——制造e貸,該產品是數字普惠“標準化+智能化”的一次重大升級,按照“行業細分、客群適配”思路,通過升級銀稅互動直聯,引入數據自動化采集,實現評價方案自動匹配審批。

  交通銀行創新推出“主動授信”模式服務小微企業。該模式通過整合內外部數據,建立多維評價體系,為小微企業精準匹配最適配產品,預先核定授信額度,通過高效掃碼,貸款快速落地,實現“金融快遞小哥”觸達精準化。此外,郵儲銀行積極為企業匹配純信用貸款產品“商貿e貸”。該產品打破傳統信貸模式對抵押物的依賴,依托企業報關數據、納稅信用以及上下游合作穩定性等動態指標,搭建“貿易真實性+經營持續性”風控模型。

  “銀行在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中,要深入對接小微企業,了解其融資需求。要注重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盤和林建議,在平衡效益和風險方面,銀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優化信貸結構,根據小微企業的特點和風險狀況,合理確定信貸額度和期限;二是加強貸后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風險;三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四是加強與政府、擔保機構等合作,共同分擔風險,降低融資成本。

(責編:鄢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隆| 平陆县| 丘北县| 邢台县| 唐海县| 济源市| 宁南县| 肃宁县| 河北省| 高碑店市| 蒙阴县| 黄骅市| 浙江省| 陕西省| 巴马| SHOW| 永城市| 垫江县| 富源县| 墨玉县| 湘西| 前郭尔| 延安市| 梓潼县| 永州市| 郧西县| 温州市| 宁夏| 陆川县| 天祝| 绥宁县| 定襄县| 孝昌县| 白银市| 天峨县| 汝南县| 鲁甸县| 巴青县| 余庆县| 砚山县|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