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今日聚焦

寒燕兒、紅藍子、艾掛飾 傳統文化點亮清明記憶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劉志剛 2025年04月07日 07:17

  清明假期,面塑捏制“寒燕兒”,蒜瓣穿成“紅藍子”,艾草編織平安掛飾……一場以鄉土民俗為載體的文化傳承實踐在古交市展開,點亮了人們的清明記憶。

  指尖塑春燕

  “先捏頭,再捏身,剪刀出羽毛,裝目上色燕兒飛……”在古交市文化館,“迎清明,捏寒燕兒”民俗文化傳承活動熱鬧舉辦,非遺愛好者們圍坐木桌前,跟隨面塑老師學習捏制“寒燕兒”的技藝。面團在手中揉、捏、剪、壓、描……一只只形態各異的“寒燕兒”逐漸成形。

  在鎮城底鎮黨群服務中心,幾位老藝人也帶著居民,共同體驗這項傳統技藝。隨著巧手巧作,形態各異的面燕擺滿案板,有的昂首展翅,像要沖入云霄;有的親昵依偎,宛如呢喃私語;有的低首斂翅,仿若枝頭小憩,好一場春日里的百燕盛會。

  “這項源自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的面塑技藝,承載著驅邪納祥的美好寓意,寄托著人們對春天的熱愛。”老藝人一邊指導居民操作,一邊將文化傳統娓娓道來。這樣的活動,讓居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到民俗的魅力。

  彩線系鄉愁

  “這串‘平安符’要一直掛到秋收,寓意著日子像彩線一樣紅火!”鎮城底鎮黨群服務中心的另一場活動,“穿蒜祈福”同樣吸引來不少居民。三下兩下穿好“紅藍子”,趙大娘轉身就把這祈福的蒜串掛件系在孫子的衣襟上,兩人的臉上泛起快樂的笑容。

  在桃園街道騰飛路社區,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將寓意“碎碎平安”的彩布與象征“精打細算”的蒜頭巧妙組合。紅綢布裹著白玉蒜,配上靛藍流蘇,一件件兼具傳統韻味與現代審美的工藝品在居民手中誕生。

  “‘紅藍子’蒜串承載著辟邪祈福的民俗內涵,更是連接鄰里感情的紐帶。”騰飛路社區負責人說,這樣的活動讓傳統文化成為社區治理的“潤滑劑”。

  醫養融古韻

  節氣里藏著養生的古老密碼,古交市中醫醫院在清明期間推出“文化傳承+健康科普+文明實踐”的主題活動。走進康養大廳,四處彌漫著艾草清香,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將朱砂、艾葉等中藥材與彩線編織成兼具藥用價值和審美意趣的平安掛飾。

  活動現場,康復科醫師結合清明節氣特點,為居民講解春季養生的食療方案,并現場演示艾灸、八段錦等中醫技法。“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傳播了健康理念,一舉兩得。”參與活動的李女士贊不絕口。

  古交市中醫院負責人介紹,舉辦活動不僅為了彰顯傳統節日的時代價值,而且也貫穿了醫院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

  從非遺面塑到民俗手作,從社區活動到健康科普,古交市以創新傳承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守護著文化根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精神動力。

(責編:張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方城县| 西平县| 长丰县| 共和县| 望城县| 新晃| 永靖县| 象州县| 环江| 徐州市| 琼结县| 桦川县| 金阳县| 泾源县| 札达县| 恭城| 乳源| 齐齐哈尔市| 恩施市| 枝江市| 江阴市| 武夷山市| 任丘市| 石林| 清原| 南召县| 渭南市| 怀集县| 紫云| 福建省| 鄂尔多斯市| 石家庄市| 嘉鱼县| 堆龙德庆县| 孝义市| 博客| 旅游| 雅安市| 铜梁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