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兼具節氣、節日“雙重身份”,還融合寒食和上巳兩節習俗,內涵豐富。清明假期,很多小朋友走進山西博物院,開啟沉浸式體驗活動,在博物館觸摸歷史溫度,為傳統節日注入現代解讀。
4月4日,山西博物院“文物話清明”趣味小課堂,帶領孩子們穿越時光,與文物共赴文化之約。劇場演出演繹介子推歷史故事,品嘗碧玉青團感受春天的清甜,詩詞飛花令接龍遨游文學長廊。孩子們在與文物的互動中解鎖清明文化密碼,青銅器和陶俑都變身歷史老師,孩子們童聲演繹的忠義傳奇,觸摸節氣智慧,詩詞中的傳統節俗在孩子們心中煥發新活力。
4月6日,“跟著成語看秦晉”小課堂上,小朋友們化身成語偵探,穿越千年尋寶秦晉大地,開啟成語冒險之旅:聽“退避三舍”“秦晉之好”如何藏在青銅器紋飾里;穿上古裝演一場“假道伐虢”,用文物道具還原戰場風云;成語闖關環節,答對暗號贏取“變局——春秋時期的秦與晉”展覽文創。
在山西青銅博物館,上百個家庭穿梭于“青銅王國”,以文物知識卡為線索,解密文物“身份”。孩子們手持卡片比對青銅紋飾,化身文物小偵探,在知識闖關環節,家長孩子齊上陣,討論聲四起。在印章收集區,參與者更是排起長隊,等待晉公盤神獸躍然卡上。清明的戶外踏青固然有春日驚喜,博物館里的清明新玩法也趣味滿滿。
(責編: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