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在編輯音頻

年輕人兼職照顧貓

售賣秘方、視頻剪輯、配音解說……在年輕人群體中,工作之余兼職已不再是秘密。“生活壓力太大,職場人需要‘Plan B’。”后浪研究所發布的《年輕人2023副業報告》顯示,超過4成職場人有兼職經驗,超過5成盡管還沒開始,但已萌生了做兼職的想法。
兼職備受青睞
“00后”小王自打上班以來,每天作調查寫報道,忙碌且充實。但是,他內心深處對播音的熱愛,卻與日俱增。于是,工作之余,他重拾愛好,在一家文化公司找到了兼職工作。“對著話筒喊上兩嗓子,既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賺到了零花錢,我心里十分知足。”小王興奮地說。
“95后”太原姑娘小李最大的愛好是品嘗美食,在抖音上是一名擁有10萬粉絲的美食博主。工作之余,她研究美食,并將制作過程拍成短視頻發布在社交平臺上。憑借著精美的畫面和接地氣的風格,小李逐漸積累了一批忠實粉絲,并開始通過廣告合作、直播帶貨等方式獲得收入。“在不耽誤工作的前提下,做自媒體不僅讓我多了一份收入,更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和成就感。”小李說道。
配音解說、錄制視頻、夜市擺攤……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革新,年輕人在八小時之外的生活豐富多彩。新紅數據顯示,“副業”話題在社交平臺的總瀏覽量達36.44億次,總參與人數超過93.39萬人。上門喂貓、P圖修圖、頭像手繪等新興工作正成為年輕人兼職選擇。在年輕人眼中,副業更像是一個試驗場,不僅可以賺取外快,同時可以讓自己生活更豐富。
采訪發現,相親指導、情商輔導等人際溝通類兼職,備受年輕人的青睞,成為他們增加收入的新風口。不少年輕心理咨詢師提供婚戀咨詢,也有寶媽和相親經驗豐富的已婚人士向網友分享經驗。而數據顯示,購買相親指導服務的買家中,半數以上是“00后”。
并非只為賺錢
工作已經很累,為何還要在八小時之外,兼職其他工作?對于這樣的提問,年輕人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35歲的小澤表示,自己兼職的目的是經濟上的獨立。“我的工資需要還房貸、車貸,還要撫養孩子。兼職無非就是想多賺些錢,讓自己在經濟上更獨立。”
“就是想開拓下思維,給自己一些挑戰,讓自己得到更全面的鍛煉。”小名叫寶子的趙女士表示,她兼職的工作基本上都與主業相關。在職場上,她主要做與策劃運營相關的乙方工作,而八小時之外,她會嘗試做甲方。“這樣的角色轉換可以幫助我理解甲方的想法,也能讓我更好地掌握行業運作規律,站在更宏觀的角度思考未來的發展。這樣的經驗積累會逐漸成為我的職場競爭力。”
綜合年輕人的意見,他們熱衷兼職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所處行業的不確定性增加,需要兼職,逼迫自己“兩條腿走路”,為未來生活提供更多保障;二是年輕人本身追求新鮮感,愿意嘗試各種新興業態,而互聯網也大大降低了學習成本。
采訪中,不少年輕人直言,兼職相當于為自己開拓了另一條賽道,帶來的不僅是收入增長,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兼職是一種成本較低的試錯與體驗方式。與大眾認為的年輕人兼職單純為了賺錢不同,我們對兼職的期待有很多,比如價值感的認同、心靈的療愈、對生活的掌控感,以及能力的提升。”年輕人紛紛表示。
盡量結合興趣
“‘兼職熱’一方面說明隨著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的發展,一些新興職業的出現,讓年輕人有了更多挑戰自我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表明,部分年輕人存在職業危機感,而兼職可以緩解職業變動帶來的沖擊。”市社會科學院馬藝菊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和共享經濟的發展,讓就業方式和工種更加多元化。新型靈活就業已成為傳統就業的重要補充,甚至在一些特定行業或職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本著“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安全意識,兼職成了許多年輕人規避風險的“籃子”。
然而,后浪研究所發布的《年輕人2023副業報告》顯示,15.4%的年輕人沒有通過兼職賺到錢,67%的年輕人兼職月收入不到3000元,真正能夠靠兼職月入過萬的只有12.6%。想要靠兼職“驚艷所有人”真的很難!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兼職培訓機構”,如配音培訓、插畫培訓、寫作課程等,通常會在各種平臺投放博眼球的廣告,用低價吸引消費者購買“入門課”,例如只需9.9元即可參加3天線上體驗課,再一步步誘導學員購買更貴的課程或設備,甚至通過承諾推薦兼職機會吸引學員報名昂貴的一對一課程。然而,學員學成后往往發現,自己的配音投稿、寫作投稿等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收益微乎其微。更令人發指的是,有的無良機構還會誘導學員通過第三方貸款平臺支付學費,兼職最終變成了“負債”。
馬藝菊強調,無論是主業還是兼職,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在主業已經消耗大量精力的情況下,選擇什么樣的兼職顯得尤為重要,而興趣始終是維持激情的良藥。馬藝菊建議,如果能夠選擇,年輕人的兼職應盡量遵循自身興趣愛好,將熱愛與工作結合。“如果沒有時間和特長做兼職,那么很遺憾,還是一心一意做好主業比較好。”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