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從杏花嶺區獲悉,該區巨輪街道通過“圓桌會議”,邀請相關單位共同推進解決鄰里矛盾。同時,該街道不斷探索推廣這種基層治理模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讓更多群眾獲益。
在中車一期,一戶居民樓上業主家的下水管道檢修口松動,水順著縫隙滲透,該居民家的房頂成了“重災區”。水漬范圍不斷蔓延,屋頂大片泡水導致裂縫。該住戶多次與樓上業主溝通,希望盡快解決,可雙方在責任認定和賠償問題上各執一詞,樓上業主認為主管道漏水屬于物業責任,應由物業負責維修,雙方在責任劃分和賠償問題上分歧嚴重,多次溝通無果后,矛盾如導火索被點燃,蔓延升級,鄰里關系降至冰點,原本和睦的鄰居變得形同陌路、惡語相向。
中車社區黨總支得知此事后,迅速行動,啟用“圓桌共治”機制,力求凝聚各方力量化解矛盾。社區精心組織,召集樓上樓下住戶、物業、杏花嶺區法院、轄區派出所、社區法律顧問和社區工作人員召開會議,各方以共治合伙人的身份參與調解會議,一場尋求和解的對話就此開啟。
會議開始,樓下住戶傾訴著漏水帶來的困擾與損失,言語間滿是無奈與委屈;樓上住戶也道出自己的心聲,認為主管道是物業負責,與自己無關。了解了雙方的真實想法并厘清事件來龍去脈后,杏花嶺區法院法官和社區法律顧問憑借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對漏水事件進行深入剖析,從建筑結構到管道維護責任逐一解釋,指出關鍵點是業主把主管道全包,導致無法檢修,以致未發現漏水點,物業與樓上業主需對此次漏水負共同責任。隨后,提出詳盡的維修方案,涵蓋流程、材料與費用預估,為解決問題劃定了責任,提出了解決方案。有了解決方案,在派出所和社區工作人員引導下,幾方放下此前劍拔弩張的對立情緒,換位思考。物業主動承擔起維修責任,承諾安排專業人員盡快修繕樓下受損房頂,樓上樓下鄰居也表示對處理結果認可,握手言和。經過數小時的協商,各方最終達成一致,這場鄰里糾紛在“圓桌共治”模式下圓滿化解。
巨輪街道負責人表示,“圓桌共治”通過平等對話、共商共議,各方在理性溝通中找到了利益平衡點,有效化解矛盾,不僅讓鄰里關系重歸和睦,更是通過共治解決了鄰里日常矛盾糾紛,提升了小區居民幸福感。這種基層治理模式不僅是有益的嘗試,更為以后化解基層矛盾提供了可參考可推廣的范本,街道將進一步整合各方力量,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