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太原新聞

加快重構省會城市唯一縣級市的地位和形象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古交篇章

來源:太原日報 2025年04月14日 06:49

  4月8日至11日,古交市兩會勝利召開,代表委員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站在承上啟下的歷史節點,古交市搶抓當前戰略機遇期、政策釋放期、動能積蓄期,讓增長更有量、幸福更有感、奮斗更有勁、發展更有勢,重構省會城市唯一縣級市的地位和形象,加快實現“二次騰飛”。

  總體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太原市委、古交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五五戰略”,全力實施“356653”工作體系,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扎實基礎。

  2024年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古交市深入落實“五五戰略”,全力實施“553355”工作體系,踔厲奮發、攻堅克難,團結奮斗、勇毅前行,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這一年,以決戰決勝的拼勁,推動新城建設強勢起步。將古東新城開發建設作為全市“頭號工程”,高效推進總投資6億元的基礎設施項目。古鋼片區,金牛城投集團摘牌600畝破產土地,助推歷時16年的古鋼破產案件終結,總投資4.5億元的萬和園林酒店破土動工,加快從廢棄廠區向“汾河灣城市會客廳”躍升。三岔口片區,閑置12年的爛尾樓改造為棚改安置房,半島公園建成開園,市政路網、河道治理、康養醫養中心等項目主體完工,加速從棚戶區向太古里康養小鎮蝶變。

  這一年,以攻堅克難的狠勁,力促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市級領導包聯督導,人大政協定期視察,部門鄉街狠抓落實,全年固投完成33.6億元,同比增長36.4%,增速居太原市第一。出讓國有建設用地350畝,出讓金收益達5.7億元,創建市以來最高紀錄。2024年10月15日,總投資26.5億元的26個基礎設施項目集中交付,刷新了年度交付項目體量和數量的紀錄。

  這一年,以難中求成的韌勁,構建外聯內暢的路網體系。西北二環高速公路主線通車,直通晉南、晉北地區,改變古交市單一高速公路格局。完成冷梭線建設,與國道241并線形成四車道,全力保障嵐馬線改線工程建設,歷史性地解決了常年擁堵等問題。三岔口至寨上新村段拓寬工程全面竣工,實現雙向四車道,打通堵點瓶頸。完成8個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公路交通工程投資規模達近20年來最高,逐步形成“十字高速、一環繞城、三川互通”路網格局。

  堅持強產業、增動能,轉型發展成型起勢

  原煤產量完成720萬噸,煤礦用地手續辦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重點實施項目,正溝200MW風電并網運行,玖方儲能開工建設。煤層氣抽采近1億立方米。制定《“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煤矸石集中收儲和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啟動煤矸石制新型填埋材料試驗項目。

  堅持推改革、謀創新,動力活力更加強勁

  高規格開展護企專項行動,解決3家企業重大發展難題,432項事項實現“綜合快辦”,建立中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減稅降費6200萬元,“真金白銀”助企紓困。新增31家限上規上企業。落實消費品“以舊換新”“家居惠民”政策。金牛城投集團完成3家國企股權劃轉。

  堅持補短板、優環境,城市品質大幅提升

  大川西路提質改造完工通車,大川東路南延城區段基本完工。37個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完成“冬病夏治”設施檢修,全市供熱質量明顯提升。強力完成殯儀館建設運營。汽車客運站啟用,917路公交站點優化布局。建成南山公園,將曾經的棚戶區、隱患點打造成避暑休閑打卡地。崇志園、10處口袋公園建成開園。爐峪口水廠主體完工,大川河人行棧道建成投用,汾河沿岸建筑亮化升級,城市品質、功能、活力全面提升。

  堅持辦實事、解民憂,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超常規縱深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辦好三件重點實事:一是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租賃亂象整治;二是鼓勵引導“紅管家”物業進駐85個無物業小區;三是開展臨時用電小區“清零行動”。以古交一中和呂梁鳳山高中合作辦學為牽引,示范帶動全市教育質效提升。聘請省市專家接診患者1.2萬人次。依托零工市場促成靈活務工2700人次,獲評省級促進就業先進地區。建成10個惠民足球場、2個門球場。助推古交西山醫院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建成運行,新建常安區域養老中心和武家莊幸福養老工程,三級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堅持抓“三農”、夯基礎,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整治撂荒地2萬畝。萬只林麝養殖基地擴容升級。下石溝采煤沉陷綜合治理項目完工并投入運營。完成14個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高品質打造宋家莊精品示范村和9個提檔升級村。

  堅持減排放、治污染,綠色古交底色更濃

  建立常態化聯合暗訪機制,全年優良天數299天,在太原市名列前茅。大川河防洪能力提升和入汾口治理、屯蘭河生態治理等工程完工。二污廠除磷技改完工后出水水質達地表Ⅲ類標準,汾河出境斷面水質綜合評價穩定達Ⅱ類標準。造林2.15萬畝,管護5.33萬畝。金牛城投集團成立青源碳匯公司,完成首期林業碳匯開發5.6萬畝。

  堅持防風險、守底線,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建立打擊非法違法采礦“一案三查”體系。完成5處突出地質災害點治理,新改建防火通道185公里,全省示范級的森防專業隊營房開工建設。與太原海關積極合作,盤活閑置6年的綜合檢測大樓。

  堅持轉作風、提效能,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22件、政協提案191件。落實紀檢監察建議、檢察建議6件。審結行政復議案件31件,辦理行政應訴案件12件。開展預算單位“三年審計全覆蓋”。開展破解“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試點工作。堅持每周一市長碰頭會議制度。提請人大、政協對30個推進緩慢項目視察督導。

  2025年加快實現“二次騰飛”

  實施“356653”工作體系,即項目建設“三大攻堅”、產業轉型“五大行動”、改革創新“六輪驅動”、統籌城鄉“六項重點”、民生事業“五大工程”、事關全局“三條底線”。具體抓好六方面28項重點工作。

  (一)聚焦項目建設,在積蓄后勁上狠下功夫

  全力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開展續建項目竣工攻堅行動,確保三岔口片區基礎設施、康養醫養中心、爐峪口水廠、一污廠提標改造、原平川治理等一批項目6月底前竣工。開展立項未開工、開工未建成、竣工未投產“三未”項目攻堅行動。

  全力打好項目謀劃攻堅戰。充分發揮統籌謀劃重大項目工作專班牽頭抓總作用。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等資金支持。建立項目滾動接續機制。

  全力打好項目招引攻堅戰。堅持資源招商、優勢招商導向。推動植護生活用紙全產業鏈項目、省汽運集團煤炭供應鏈建設項目等實質性落地。樹立“政府投入之外都是招商引資”的理念,深化與駐地央企、國企戰略合作,全力支持本地企業上項目、擴投資。

  (二)聚焦產業轉型,在增強動能上狠下功夫

  實施煤炭產業固本強基行動。推動2座煤礦產能核增、3座煤礦復工復產、2座煤礦智能化礦井建設,啟動年產150萬噸的中社煤礦建設。開展煤礦用地手續辦理集中攻堅,全力推動國能太一熱電聯產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爭取西山煤電機電廠遷入古交市,打造礦山機械制造檢修基地。

  實施綠色能源規模壯大行動。全力推動晟風風電、粵黔風電、中核匯能風電、中石化光伏、玖方儲能等項目完工并網,完成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前準備工作。謀劃布局“源網荷儲”示范項目,探索構建綠電產業園區。

  實施循環產業加快布局行動。加快完成煤矸石制新型填埋材料試驗項目,同時試點推進粉煤灰填溝造地,打造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謀劃實施蒸汽集中供給項目,加快科技園區“騰籠換鳥”。支持西山煤氣化公司轉型升級,打造廢鋼資源化利用基地。

  實施文旅康養提質增效行動。全力推動太古里康養小鎮建設,謀劃布局高品質汾河灣康養基地,聯動打造輻射全省的生態康養目的地。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提質增效為契機,放大漢道巖、角子崖等網紅打卡地帶動效應,支持童子川打造生態露營基地,打造省城近郊休閑旅游目的地。

  實施農業產業特優發展行動。發揮萬只林麝養殖基地示范帶動作用,打造太原市級專業鎮。支持德盛全等合作社設施蔬菜建設,推動特優產業全鏈條升級。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制度,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10.67萬畝。

  (三)聚焦改革創新,在激發活力上狠下功夫

  堅持深化改革驅動。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嚴格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堅持營商環境驅動。持續深化護企專項行動,完善企業反映問題限時閉環解決機制。用好“12345”熱線、“好差評”評價、“辦不成事”窗口3個平臺,做到有呼必應、有差必改、有訴即辦。

  堅持民營經濟驅動。引導民營企業長遠規劃、多元發展,開展涉企行政執法規范化行動,深化重點項目推介機制,搭建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橋梁,支持古交籍在外企業家返鄉創業。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營造愛才、用才、聚才的良好環境。

  堅持城投集團驅動。聚焦煤矸石集中收儲、碳匯開發、煤炭貿易、汽車租賃、停車管理、新能源充電樁、林麝養殖等板塊,不斷提升經營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繼續整合資源,拓寬融資渠道,鍛造助推古交市發展的“生力軍”。

  堅持消費提振驅動。搶抓“兩新”政策機遇,引導商貿企業常態化開展促銷活動,打造商業集聚區。開展“古交精品”培育工程,完善鄉村e鎮運營機制。

  (四)聚焦城鄉統籌,在提升品質上狠下功夫

  全力打造汾河灣城市會客廳。推動萬和園林酒店年內主體完工、明年正式營業,引領帶動全市酒店行業品質整體躍升。完成全民健身中心、氣象科技塔等項目建設,完成職工活動中心、工業遺址博物館、城市記憶館主體框架,謀劃建設中小企業集聚創想空間,逐步完善片區功能配套。謀劃實施汾河古鋼、三岔口段生態治理。

  加快建設太古里康養小鎮。推動121套中式康養合院建設,打造集中連片分散式康養基地。加快完善路網體系,完成片區兩條河道治理收尾工程。推動康養醫養中心竣工啟用。謀劃引進國醫大師團隊打造國醫館,啟動東曲衛生服務中心搬遷,打造古交康養產業核心區、啟動區。

  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成建設路、騰飛路改造。謀劃實施大川東路勝利橋至金牛大橋段改造工程。謀劃實施古交一中周邊路網改造工程,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完成5個老舊小區改造。在馬蘭灘等居住密集區增設停車場。實施騰飛路中段綜合治理項目。實施鎮城底片區隔壓站改造項目。規劃建設3處建筑垃圾消納場。謀劃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廠。國慶節前完成太古高速公路收費站改造,年內完成高速公路服務中心主體工程。

  持續完善交通路網體系。全力保障西北二環與太古高速公路連接線在8月底前建成通車,同時保障古婁方高速公路順利推進。8月底前完成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掃吾線建設。在太興鐵路穿越城區重要路段建設隔音屏,有效防治運輸污染、噪音污染。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開展六項整治行動:一是開展城市管理集中整治行動;二是開展環境衛生“大清掃、大清洗、大清運”行動;三是開展通道沿線環境整治行動;四是開展爛尾樓專項整治行動;五是開展物業服務提質行動;六是開展道路交通亂象整治行動。

  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高標準建設3個精品示范村、9個提檔升級村,5月底前完成常安鄉美麗鄉村建設。按照“進退留轉”要求做好防返貧監測工作。持續深化“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守好村集體“錢袋子”。

  (五)聚焦民生事業,在增進福祉上狠下功夫

  實施教育提升工程。深化古交一中和呂梁鳳山高中合作辦學,帶動全市教學水平提升。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推動東城九年制學校順利招生,推動新建黨校、職教中心年內投入使用,統籌優化全市教育資源布局。

  實施全民健康工程。持續推進中心醫院三級醫院建設,支持中醫院、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等服務能力提升。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

  實施就業優先工程。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采煤沉陷區搬遷戶等重點群體就業,推動拖欠農民工工資動態清零,持續提高零工市場服務能力。

  實施社保提質工程。聚焦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搭建全市綜合養老服務智慧管理平臺,打造市級統籌、鄉級延伸、村級托底的古交養老模式。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傳承古交優秀傳統文化,開展非遺傳承交流體驗活動。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更好滿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六)聚焦底線紅線,在夯實基礎上狠下功夫

  筑牢綠色生態根基。持續開展洗煤廠、集運站環境整治,推動煤矸石規范化處置,推進揚塵污染防治。以“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為牽引,加快完成汾河流域干流段生態治理、原平川治理、3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扎實開展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確保汾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完成3個地質災害搬遷村土地復墾。完成國土綠化7.8萬畝。

  守牢安全生產底線。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高效運行打擊非法違法采礦“一案三查”體系。扎實開展“治超護安”專項行動,規范道路運輸秩序。完成5個采煤沉陷村整體搬遷。高標準建成森防專業隊營房,打造全省森防規范化建設示范標桿。

  保障社會大局穩定。夯實信訪工作“三項建設”,支持市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強化網絡輿情管控,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嚴打“村霸”“鄉霸”等突出黑惡勢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古交。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古交市全力以赴推動從“二次創業”向“二次騰飛”邁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古交篇章。

(責編:張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闽侯县| 米脂县| 宁都县| 德江县| 龙州县| 资源县| 济宁市| 翁牛特旗| 简阳市| 临高县| 河北区| 金阳县| 晋城| 浮梁县| 南华县| 修武县| 兴和县| 海城市| 枝江市| 德昌县| 墨脱县| 大埔区| 米林县| 全南县| 陈巴尔虎旗| 博湖县| 台东市| 格尔木市| 林口县| 浦县| 庆阳市| 南昌县| 聊城市| 万山特区| 克拉玛依市| 犍为县| 巴青县| 洛浦县| 镇雄县|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