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從太原南開往秦皇島的G2606次高鐵列車上,一名旅客突然呼吸困難,情況危急。列車緊急臨時停車,旅客得到及時送醫,很快轉危為安。(《太原晚報》4月17日)一場教科書式的愛心接力,讓馬女士轉危為安,體現了應急管理的智慧與高效。
離家遠行,難免有意外發生,馬女士疑似突發心臟病。眾目睽睽下,所有人都想幫她,但最能指望的,其實是一套應急處置的機制。查看情況、廣播尋醫,為的是對事態嚴重程度做判斷,降低惡化的風險。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如果說這些都是常規動作,那么申請臨時停車則更加顯示出了列車長的冷靜與擔當。
做出這個決定并不容易。眾所周知,在高速運行的鐵路交通體系中,臨時停車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復雜的調度安排、后續車次的運行調整等諸多問題。然而,每一秒的流逝都關乎生死,生命至上為最高原則,所以鐵路部門迅速協調調度,直接在陽泉北站將馬女士送上了救護車。這一刻他們用行動證明,安全永遠在最高優先級,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即使出門在外、舉目無親,同樣有“愛心網”護佑,會得到不亞于家人在身邊的善待。
這其中,列車長和挺身而出的那位大夫,因人性光輝令人印象深刻,而鐵路方面快速反應、高效協同、周密保障的應急處置能力,更讓每個人覺得有了堅實的依靠。二者缺一不可,共同為出行的旅客筑起了安全屏障,從而讓每一次出行都能有安全與溫情相伴。
(責編: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