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塔公園、迎澤公園舉辦牡丹花展,將一直持續至五一假期。
俗話說,谷雨三朝看牡丹。當下已是春天最后一個節氣,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春日花事活動也達到了高潮,“國花”牡丹最后登場,在我市各公園、景區競相綻放。那么,哪里的牡丹最多、最美、最嬌艷、最珍貴呢?連日來,記者走訪了雙塔博物館/公園、晉祠博物館/公園、迎澤公園、文瀛公園以及太原植物園等處,各個品種的牡丹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紅的、粉的、紫的、白的、黃的……送別春天迎接夏天!
雙塔博物館/公園:春日頂流“紫霞仙”
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岡上,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永祚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明代牡丹“紫霞仙”已有400余年歷史。“紫霞仙”花型為單瓣,花朵碩大如盤,花期較長。初開時花瓣呈肉紅色,馥郁芳香;盛開之際呈淡紫色,馨香更濃;臨近晚期則為正紫色,故稱“紫霞仙”。
以“紫霞仙”為代表,雙塔博物館內8000余株名品牡丹與雙塔公園北區的10000余株特色牡丹交相呼應,將為游客獻上一場視覺盛宴。4月23日,雙塔牡丹文化周拉開大幕,將一直持續到五一假期。廣大游客不僅能欣賞“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盛景,還能欣賞大戲臺、書畫展等,進一步感受雙塔文化的特色魅力。
迎澤公園:百年牡丹仍健壯
位于市中心的迎澤公園,也是每年太原人賞牡丹的熱門打卡地。園內牡丹園占地面積18畝,栽培270余種、3000余株牡丹,其中名貴品種有姚黃、豆綠、趙粉、首案紅、昆山夜光、烏龍捧盛等。“4月25日到5月5日,迎澤公園將舉辦第三十六屆牡丹花展。”迎澤公園工作人員楊晉鋼介紹,園內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面積達到38.01公頃,園林植物42.5萬余株,植物品種184種。樹木茂密、花卉繁多,三季有花、四時有景。其中“重頭戲”就是牡丹,公園從20世紀50年代建園初期開始引種牡丹,歷時60余載,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品種不斷增加,是華北地區少有的大型牡丹園。“園內最早的十余株牡丹是從太谷孔祥熙院內移來的,經專家鑒定樹齡已達百年之久,非常珍貴,如今依然身體健康、樹形高大。”
晉祠博物館/公園:盛世美顏“大小喬”
距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外的懸甕山下,晉祠博物館、晉祠公園是山西省的旅游勝地。當下,公園內各色牡丹絢爛綻放、爭奇斗艷。據了解,晉祠種植牡丹有著悠久的歷史,民國時期,晉祠附近曾種植大面積的牡丹。新中國成立后,先后進行了3次改造,形成了如今栽種面積十余畝、品種260余種、數量7000余株的牡丹園,每年免費接待近20萬位游客賞花。
這其中,花色奇特的“二喬”尤其受游客青睞。據公園工作人員介紹,“二喬”別名洛陽錦、二色紅,是牡丹名種之一,在復色系中排名第一。開花時,一株花能開出兩種顏色,半粉紅半紫紅,而且花瓣大、花味香。“盛世美顏”如同三國故事里的大喬、小喬。
太原植物園:牡丹花王“醉楊妃”
在太原說到賞花,總離不開太原植物園。四五月間,園內占地面積9400余平方米的牡丹芍藥園最為引人關注。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匯集了國內外牡丹品種150多種,涵蓋了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包括中原牡丹和西北牡丹兩大類,中原牡丹有名品姚黃、趙粉、豆綠、鳳丹、卷葉紅、朱砂壘、魯荷紅等;西北牡丹主要是紫斑牡丹,這種牡丹相對原始,不嬌柔、不媚氣,樹體高大、莖干粗獷,呈開張型生長,自由奔放,更抗寒冷。其中一株尤為矚目,是幾年前從甘肅中川鎮引進的,已有百年歷史,共有9根主枝,高達2.7米、冠幅3.8米,是傳統老品種“醉楊妃”,開花時花大色艷、花香味濃,著花數可達150朵以上。
此外,文瀛公園、南寨公園、街心公園、漪汾公園、狄仁杰文化公園等處的牡丹也各具特色,游客可就近游賞,抓住春日最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