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平均壽命逐漸提高,抗衰這個話題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2025年完美業務啟動大會上,新加坡健康長壽研究專家,首席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封磊發表了題為《從細胞到未來:探索抗衰老科學與健康長壽的全球視野與中國實踐》的主題演講,科普抗衰老的物質基礎、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帶我們一起探索健康抗衰的科學奧秘。

衰老似乎是我們每個人無法避免的課題,人為什么會衰老?有的人又為什么會老得那么快?了解下面這些衰老的原因,或許就能找到與時光和解的鑰匙。

細胞衰老
研究表明,衰老本質上是細胞隨時間微觀損傷積累的結果,也就是說衰老原因其實就是我們的細胞層面出現了問題——比如DNA損傷、線粒體提供能量功能下降、膠原蛋白流失……細胞是機體的基石,細胞的損傷衰老則會導致機體逐漸老化。
炎性變化
隨著年齡增加,持續的外界刺激使巨噬細胞不斷處于激活狀態,同時抗炎作用減弱導致炎癥調控網絡失衡,炎癥發展為不可控狀態,相關疾病的易感性和發生率隨之增加,衰老就會隨著應對應激源能力的下降和促炎狀態的進行性升高。
營養失衡
科學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會影響健康和壽命。營養攝入不足,會導致身體得不到有效的滋養,而營養過剩,容易引發代謝紊亂。因此,維持營養攝入平衡對抗衰老至關重要。

一個人的衰老最明顯的是外表的變化,如臉上的皺紋、頭上的白發、皮膚的老人斑……那是不是出現這些變化才是衰老的開始呢?

答案并不是!全球頂尖科研期刊《CELL》刊文提出,細胞的受損大于細胞再生的能力,人就逐漸走向衰老。也就是說,人體衰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細胞層面的多重損傷累積引發,當外表顯示出明顯的衰老跡象時,其實細胞可能已經在衰老的路上“走”了一段時間了。
雖然科學界未明確將25歲定為“衰老起點”,但多項研究表明,25歲后細胞功能開始顯著下滑。美國醫學網站Medicine Net曾在2021年7月1日發表一篇報告稱:25歲之后人們就會出現皮膚老化的跡象,皮膚細胞產生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逐漸減少,導致皮膚開始失去彈性。所以抗衰這件事宜早不宜遲!

人類衰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衰老可能會伴隨胰島素抵抗、慢性炎癥增加,導致糖尿病、肥胖風險上升,整個身體機能也會隨之減弱。
因此,抗衰老不僅是因為追求外在年輕化,更是為了維護健康、延長高質量生命、提升生活質量。那如何才能科學抗衰呢?
精準補充營養

人體如同精密機器,營養是維持其運轉的“燃料”。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對營養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易出現營養失衡。需及時補充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滿足身體所需,促進新陳代謝。
此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含有抗炎、抗衰老營養的食物,比如靈芝、人參,給人體注入新活力,幫助延緩衰老進程。
科學管理情緒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對生理衰老的影響不容忽視。情緒不僅影響我們的心態,還會加速身體的老化。因此,調整心態、管理情緒對抗衰老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當我們學會用樂觀的視角看待問題,把困難當作成長的機遇,保持積極的心態,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會煥然一新,從而延緩身體衰老的腳步,從內而外散發出活力。
提升睡眠質量
科學家指出,睡眠不足不僅會促使早衰,還會引發各種疾病。因此,提高睡眠質量對抗衰老十分重要。

睡前半小時關閉電子設備,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同時養成規律作息,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讓身體進行自我修復,促進新陳代謝,有效延緩衰老進程。
堅持運動鍛煉
生活中,久坐不動的人往往精神欠佳,身體機能衰退更快。運動能提高新陳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毒素,從而促進延緩衰老進程。記得每天清晨去公園慢跑,下班后跟著健身視頻做一組瑜伽,周末出去爬山、騎行,長期堅持運動,讓人從內而外散發年輕氣息。
科學抗衰對身體健康意義深遠。從今天開始,一起做好科學抗衰,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每一天,從內而外保持健康年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