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北高新區分局近日在“晉創谷·太原”舉辦“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激活晉創谷企業活力”活動。(《太原日報》4月28日)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專利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盤活沉睡的專利,就是激活創新的引擎。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北高新區分局舉辦這次活動,邀請專家深度解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證券化、開放許可等相關內容,為企業專利轉化提供了有效途徑。
專利不用,資源浪費。研發專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若無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前期投入付之東流,還占用了社會創新資源,影響創新活力。此外,專利轉化滯后,使得科研成果無法及時回饋社會,難以形成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專利沉睡,原因復雜。從專利自身看,部分專利質量不高,與市場需求脫節,導致企業缺乏轉化動力。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專利研發時,過于追求學術價值,忽視市場導向,使專利難以落地應用。同時,轉化機制不完善、轉化服務支撐體系薄弱等,也使得專利轉化困難重重。
高校和科研機構應轉變觀念,以市場為導向開展科研活動,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加強與企業溝通合作,讓專利從研發之初就對接市場需求。要加強轉化服務支撐體系建設,培育和發展專業技術轉移機構,打造高素質技術經理人隊伍,搭建權威、高效的專利交易平臺。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專利轉化專項資金,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為專利轉化提供資金保障。
只有盤活沉睡專利,才能讓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融入經濟發展主戰場,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