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將至,旅游高峰即將到來。眼下,一些景區的客流量已開始增加。記者走訪時注意到,外出游玩過程中不少人熱衷于旅拍照,但光鮮亮麗的成片背后,或許隱藏著消費“暗礁”,比如,化妝產生額外費用、服裝數量及是否分區以及高額的精修底片等,需多加防范。
為增加旅游體驗感,旅拍越來越受人歡迎,這是一種將攝影與旅游緊密結合的消費體驗。在游覽景點時,穿一身當地特色服裝,或來一個古裝扮相,沉浸式體驗會讓旅程變得記憶深刻,富有趣味。業內人士介紹,旅拍在日益多元化的消費場景下應運而生,但存在機構產品魚龍混雜、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等情況,有的消費體驗度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
“去年在外地旅拍時就遇上了‘坑’。”市民梁女士說,當時光顧享受過程,最后拷貝成片時發現無美顏,因事先攝影師未提及精修一張底片要收費30元,如此一來,額外產生了近600元的費用,梁女士被迫接受,心情受到影響。
“旅拍中的消費大致涉及服裝、化妝、拍照、出片,每個環節均可能有‘隱形消費’,務必留心。”業內人士張維琦建議,消費者在旅拍前最好問清細節。首先,挑選服裝時要問清范圍,如果是分區域的服裝,看有無“二次消費”;其次,化妝環節容易產生消費糾紛。比如,假睫毛是否額外收費,妝容不同是否需要補差價等;最后,拍攝前務必問清楚精修成片費用標準,底片是否全部贈送等。
記者了解到,旅拍中還有一個環節容易產生糾紛,即對拍攝效果有爭議。業內人士說,因審美等原因,導致攝影師拍出的照片效果與消費者的預期或許有分歧。因此,建議消費者在拍攝過程中對照片效果要及時與攝影師進行溝通,準確表達訴求,并提出改進意見,以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