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是幫助不孕女性獲得更多成熟卵子的重要手段,但這并非“一蹴而就”的簡單操作。臨床數據顯示,未經嚴格檢查的促排卵可能導致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多胎妊娠等風險,甚至影響后續妊娠結局。
太原中山醫院不孕科醫生提醒您,促排前要做的檢查項目:
必做檢查一:卵巢儲備功能評估——預測促排“潛力”
卵巢儲備功能決定了促排卵的可行性與用藥劑量,常用指標包括:
1.抗穆勒氏管激素(AMH):由卵巢小卵泡顆粒細胞分泌,直接反映卵巢內卵泡數量,不受月經周期影響。
正常:2-6.8ng/ml(育齡期),數值越低提示卵泡儲備越少;
<0.5ng/ml:卵巢功能衰退,促排可能僅獲1-2個卵子;
>7ng/ml:需警惕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促排時OHSS風險升高。
2.竇卵泡計數(AFC)
超聲檢查:月經第2-5天經陰超計數雙側卵巢直徑2-9mm的竇卵泡數。
AFC=5-7個:提示卵巢儲備下降,需溫和促排(如微刺激方案);
AFC>12個:符合PCOS特征,需調整藥物避免過度刺激。
3.性激素六項(月經2-4天檢測)
FSH(促卵泡生成素):>10IU/L提示卵巢反應性下降;
LH(促黃體生成素):PCOS患者常>10IU/L,需預防早發排卵;
E2(雌激素):基礎值>80pg/ml可能提示卵泡早發育,需取消周期。
必做檢查二:全身性疾病排查——確保促排“安全性”
促排卵藥物可能對全身系統產生影響,需提前排除以下禁忌:
1.肝腎功能檢測
藥物代謝依賴肝腎,若ALT/AST>正常上限2 倍、肌酐>110μmol/L,需調整用藥或延遲促排。
2.凝血功能檢查
OHSS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若D -二聚體升高,需提前干預預防血栓。
3.傳染性疾病篩查
乙肝、HIV等感染者需在生殖醫學中心特殊流程下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必做檢查三:盆腔器質性病變評估——優化促排“微環境”
1.子宮超聲,重點排查下列項目:
子宮內膜息肉:>1cm息肉可能影響胚胎著床,需宮腔鏡切除后再促排;
子宮肌瘤:黏膜下肌瘤(直徑>2cm)或肌壁間肌瘤壓迫內膜,需手術處理;
宮腔粘連:超聲顯示內膜線中斷,需先行粘連分離術。
2.輸卵管狀態評估
3.卵巢囊腫鑒別
功能性囊腫(如黃體囊腫)可觀察1-2周期,巧克力囊腫>4cm建議先手術剝除,否則可能影響卵泡穿刺。
必做檢查四:男方精夜分析——避免“單向努力”
促排卵前需同步評估男方生育力,若精夜參數異常(如精子濃度<1500萬 /ml、前向運動精子<32%),需調整助孕策略:
輕度少弱精:可嘗試促排卵+ 宮腔內人工授精(IUI);
嚴重畸形精子癥:直接進入試管嬰兒周期(IVF/ICSI),避免促排后卵子浪費。
太原中山醫院不孕科醫生表示,促排卵前的系列檢查并非“多余程序”,而是保障母嬰安全、提高妊娠成功率的關鍵環節。從卵巢儲備到全身健康,從宮腔環境到男方精夜,每一項檢測都是為了在“催生卵子”與 “守護健康”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