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綜合新聞

“六味”傳承擔使命“云夢”創新譜華章

——記太原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崔軍

來源:太原新聞網 作者:記者 李俊華 2025年05月06日 18:12

  現代化的“六味齋”生產車間內,六味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崔軍身著工作服穿梭其間,認真巡查各項生產環節和工序。自接棒老字號傳承重任以來,這個場景已成為他的工作常態。

  扎根傳統產業,用堅守與創新詮釋著新時代勞動精神。作為百年老字號“六味齋”的領航人,近年來,崔軍帶領企業在傳承中破局、在創新中蝶變,賦予老企業新活力。今年,他榮獲太原市五一勞動獎章,成為新時代勞動者的典范。

  打造放心食品

  “從原料到餐桌,每個環節都必須打造成良心工程。”崔軍的話語中透著食品工匠的執著。

  “六味齋”不僅是山西的老品牌,也是中華老字號,擁有近300年的歷史。作為我省最大的低溫肉制品加工企業,始終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多年來,公司堅持嚴苛的“五不放過”質量責任追究原則:原料解凍后需經5道除毛工序,醬肘花僅選用豬前肘,每頭豬的淋巴組織必須手工剔除——僅此一項,年增成本超300萬元。

  崔軍介紹,公司的生產過程貫穿了300多道標準化操作工序,20多個關鍵控制點,100多道檢驗程序。實行“三級”過程控制,即各個生產廠設立專門的質量員、食品安全管理部有專門的過程檢驗員、由公司黨員管理人員帶頭的專項大檢查組,實現了食品安全層層把關。

  目前,超過400家六味齋連鎖專賣店每天給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和優質的服務。

  為實現產品正向查到流向、倒著追到源頭,崔軍不斷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從田間到貨架的全流程監控。公司開發食品安全追溯軟件,通過掃描公司二維碼,輸入追溯碼,消費者就可查到每一款產品的原輔料、生產時間和檢驗結果,實現了全程監控。

  探索跨界融合

  站在云夢塢食品工業園觀景臺,崔軍描繪了他的產業藍圖:“傳統企業要煥發新生,就要讓工業‘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共生共榮。”

  他帶領團隊探索“黨建+工業+旅游”的融合路徑:通過透明的生產車間,游客可親眼見證古法醬肉制作;利用處理后的工業中水打造生態湖景,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創建研學實踐中心,開發“非遺大師課”“食品安全實驗室”等特色課程,近3年來,共計接待大、中、小學研學人數50000余人次,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在勞動創新領域,崔軍同樣敢為人先。2020年開創的戶外燒烤項目,他親自參與景觀設計,帶領工程團隊建成全景陽光房、星空主題園。如今,“六味齋云夢塢燒烤”已形成“日游工業園、夜賞星空宴”的特色模式,成為太原文旅消費新地標。

  展現企業擔當

  清徐縣抗洪期間,崔軍帶領員工支援抗洪一線。他親自調度生產車間,組織起4萬份抗洪餐食的緊急供應,六味齋企業與員工共計捐款43萬元,承擔起六味齋為社會肩負責任,力做民族棟梁的使命,書寫了人間大愛。

  這種“關鍵時刻頂得上”的擔當精神,源自崔軍對勞動者價值的深刻理解。疫情防控期間,他堅持“不裁員、不降薪”,組織員工開發社區團購系統,保障百萬市民食品供應;建立“愛心基金”,為家庭困難的職工提供幫助,并幫助困難職工享受政府出臺的就業、就醫和生活補貼等優惠政策;投資建設新時代職工之家,為一線員工提供免費四餐和文體設施。

  “員工把青春獻給企業,企業就要為他們守護幸福。”崔軍說。

  在鄉村振興戰場上,他同樣步履不停。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周邊縣區建成標準化種植基地,幫助農民增收。

  從非遺工坊里的技藝傳承,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模式創新;從生產線上精益求精的工匠,到抗洪救災中逆行的先鋒,崔軍用實干詮釋著“勞動最光榮”的時代內涵。

  “老字號的發展之路永無止境,我將繼續以匠心守初心,用勞動創造更大價值。”崔軍目光堅定。

(責編:張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化州市| 曲麻莱县| 嘉荫县| 嘉黎县| 神木县| 广元市| 大方县| 宝山区| 邯郸县| 安丘市| 乐业县| 将乐县| 平阴县| 花莲县| 沧源| 祁门县| 亳州市| 伊春市| 临海市| 象山县| 若羌县| 海兴县| 区。| 桓台县| 浦江县| 赤水市| 定陶县| 读书| 竹溪县| 安龙县| 沁源县| 盘锦市| 永定县| 许昌市| 万州区| 吉首市| 綦江县| 建瓯市| 巴楚县|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