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生活中,共享經濟已不陌生。如今,共享辦公室正悄然興起,按月甚至按天支付租金,即可拎包辦公,桌椅、網絡、茶水間、會議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這種更有性價比的辦公模式,受到一些剛起步的小微創業人士的青睞。
拎包辦公
32歲的陳軒創業不到1年,有5個人的小團隊,在學府街租了一處共享辦公室,體驗一段時間,感覺挺方便。
“創業初期資金有限,如果租賃傳統的辦公場所,租金不低,并且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還得裝修,購買辦公用品,再加上物業費、電費等支出,成本太高,也費精力。”他說,幾個人商量后,決定只租一間辦公室,完全夠用。而且,這里的辦公設施一應俱全,包括可共享的會議室、洽談區、休息區,能夠滿足不同工作場景。
陳軒表示,這些辦公設施,茶水間、寬帶、空調均為免費,會議室等需要按次數或按時長付費,非常靈活。目前,團隊運營情況不錯,正計劃擴大人手。他決定,今年把隔壁的一間辦公室也租下來,常規辦公不成問題。
降低成本
29歲的張成韜開辦了一家設計公司,有3名員工,在南內環西街的一棟商務樓內租賃了幾個工位。工位費押一付三,每個月900元,已包含物業、水電、保潔等費用。
最近,和平苑社區組織了一場創業分享會,網格員劉曉莉邀請轄區青年講述各自的創業故事,張成韜說:“創業初期,我最發愁找一個心儀的辦公場所,位置、租金、設施等都要考慮到,對于我們這種剛起步的小公司來說是個大難題。”后經朋友介紹,他選擇了這處共享辦公室,整體裝修偏年輕化,簡約明亮,挺適合年輕人。
這里交通便捷,有茶水間、桌椅、無線網絡等辦公硬件,配置得比較齊全。多功能廳、打印室、會議室、健身室等區域屬于大家共用,提前預約,按次付費即可。公司搬到這里,只新添了幾臺電腦,相比傳統租賃辦公場地,成本大幅降低。
年輕人多
“家里人多,完全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到圖書館、自習室,又缺少必要的辦公設施。”市民劉娜從事自媒體工作,不需要打卡,但希望有一處獨立且安靜的辦公空間。去年,她租賃了一個共享工位,配有網絡、打印機等基礎辦公設施。每天,她只需要隨身攜帶水杯和筆記本電腦即可。
讓她滿意的是,這處位于寫字樓里的辦公場所中年輕人很多。有像她一樣的自由職業者,也有幾個人合伙開辦的小公司,“上班”氛圍濃,工作效率很高。閑下來,還能和旁邊的“同事”聊天,互相交流心得,甚至分享各自的人脈資源。“我拍攝的好幾個視頻,都是別人出的點子,播放量挺高。”她說。
位于府西街的一處共享辦公室運營負責人介紹,這種辦公形式比較適合初創團隊、自由職業者以及需要靈活辦公的群體。這種共享新模式,既為大家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