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中國字,首先得做好中國人!”“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得有規矩,都得有精氣神,這就是書法。”……12月14日,初見席德生時,他正站在講臺上興致勃勃地給學生們講解“中華”二字的結構和書寫章法。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書寫中國進校園公益活動,由太原市書畫文化發展促進會發起。從2020年8月至今,已在迎澤區28所中小學校開展義務教學,輻射中小學生萬余人。
近日,太原市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成績揭曉,“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書寫中國進校園公益活動因站位高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現突出,榮獲一等獎。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席德生是中國書協會員、山西省書協理事、太原市書畫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今年64歲的他溫潤如玉、個性坦然。對于他的字,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評價“筆墨瀟灑、清心流暢、萬物氣韻、生動氣象、體現自然。”
這手好字來之不易。青年時代,席德生秉燈夜讀,筆墨相伴,致力提高書法技藝。1984年,他師從山西著名書法家王留鰲先生,書法水平穩步提升。后在江蘇系統學習書法,對書法的認知又取得長足進步。
潛心研究書法多年,讓席德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著迷,他立誓要做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開路先鋒。1994年,他調入迎澤區文聯工作,專職書法創作與教學,先后創辦大營盤小學、回民小學等書法特色學校,培養學生幾萬人。
席德生表示,漢字是中國的國粹,需要傳承和發展,“把綿延數千年的中國文字寫好是啟人心智、涵育德行,提升學生精神文化素質的有用之道,也是促進民族振興、國家昌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教育部制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指導中小學課程教材系統、全面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他更加看到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希望。
2020年,席德生積極與迎澤區對接,暢談想法,爭取支持。此后,依托迎澤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書寫中國進校園公益活動迅速在迎澤區全面鋪開。
走進28所中小學校
公益活動陸續走進濱河小學、青年路小學、雙西小學、東崗小學、太原36中、太原37中……已在迎澤區28所中小學校開展義務教學。所到之處,不僅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教師們的認同贊賞。
“書字慧心、潤澤人生”“心正則筆正”“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書法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對于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臺上,席德生講得認真;臺下,同學們坐姿端正、神情認真,或仔細聆聽,或認真記錄。
理論知識傳授之后,席德生還走下講臺,從最基本的書寫姿勢、握筆、運筆對學生進行手把手教學,幫助在場學生糾正錯誤坐姿和用筆習慣。
太原36中教務處副主任李曉霞表示,公益活動最讓人動情的是關乎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自強不息、忠義誠信、扶正揚善、敬老孝親、廉而明恥,這些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學生素質修養,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熱愛。志愿者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不僅讓漢字之美重綻光華,同時也讓筆墨韻味浸潤學生心靈,讓大家獲得美育熏陶。
廣受家長贊譽
“孩子之前離不開手機,寫字也是浮皮潦草,參加了公益活動后,字體不僅有了精神,也有了一定的章法”,海邊街小學學生王子瑜的媽媽表示,“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書寫中國進校園公益活動很有意義,讓孩子受益匪淺。
“孩子跟著志愿者學習書法后,臨摹了很多作品,不僅拓寬了知識面,也改變了精氣神”,青年路小學學生宋海洋的爸爸表示:“學習書法就是修身養性,通過學習,孩子現在整個人自信樂觀了很多,可以說練習書法,陶冶了孩子情操。”
對于公益活動,家長們普遍給予高度評價。大家認為,練習書法讓孩子的毅力和耐力得到培養,養成耐心細致、精神專注、鍥而不舍的優良品質,“沒規矩不成方圓,一筆一畫的練習,讓孩子們養成了嚴肅認真的態度,將來在工作時也能按照規矩行事。”
對此,席德生深感贊同,中國漢字兼具文化、內涵和精神,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掌握漢字、寫好漢字,才能讓中國文化在心里扎根。“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里播撒下高雅的藝術種子,道阻且長,但只要我們持志養氣,勉力躬行,‘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書寫中國進校園公益活動終將會走出迎澤,面向全市,成為全市中小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