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些被“賦碼”的本地居民和外來人員在隔離期或準備隔離時情緒波動,進而向社區求助。廣大社區干部、網格員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援助及各項幫助,對此相關人員表達了感謝。
化解
3月26日,長風街新紀元酒店來了3位長沙市岳麓區的“紅碼”者,他們從長沙起飛,落地太原,下機后機場檢疫系統把他們劃為“紅碼”人員,當即轉運至該隔離酒店。后續事宜由塢城路東社區對接。
“你好,我不想被隔離,快幫幫我。”當日中午,一條短信引起了塢城路東社區主任張立紅的警覺。隨后得知,短信是來自長沙的3人中的一位姓張的先生所發。這個25歲的小伙子非常焦躁,甚至抗拒隔離。張主任立即通過電話、微信進行安撫,并囑托網格員石燕春密切關注其情緒,及時提供各種幫助。
石燕春密切關注張先生的情況。發現張先生的情緒持續焦躁,社區干部及網格員對其進行輪番勸解,終于解開他的心結,使其平復了心情,對隔離措施有了新認識。連續幾天,石燕春時不時地和張先生微信聊天,對方情緒漸漸好轉。4月1日,張先生隔離期結束,小伙子特意給塢東社區打去電話,感謝社區人員在他隔離期間的悉心關照。
幫助
4月1日,家住塢城北街30號鑫苑小區的七旬老人王大娘致電八一社區,感謝網格員張瑞峰。3月中旬,大娘的外孫女因疫情防控需集中隔離,是張瑞峰每日通過微信、電話幫忙疏導其外孫女的情緒,使得這個高三學生平穩度過了集中隔離期。
記者了解到,王大娘的外孫女是陽曲一中高三年級學生,3月中旬因看牙回到太原市區,隨即接到防疫部門電話,其在回程途中成為“次密接觸者”,需集中隔離數天。這位高三女生聞訊后心情煩悶,情緒波動較大,王大娘也非常擔心。
由于不了解相關情況,老人求助八一社區。張瑞峰一面安慰老人,一面添加了老人外孫女的微信,在對方隔離期間,對這名高三學生進行精神疏導,還幫忙搜集復習資料,并讓王大娘發動親友每天和孩子視頻聊天……一系列工作使該學生焦慮害怕的情緒舒緩下來,每天愉快而主動地向張瑞峰阿姨報告自己的相關情況。
安頓
4月1日,由長治市返并的務工人員張女士,健康碼變為紅色。張女士緊張又著急,求助師范街社區。網格員楊鑫一面安撫其情緒,一面進行了妥善安置。
當日中午,在轄區一建筑工地工作的張女士,神色慌亂地來到師范街社區:“我的健康碼成了紅色,該怎么辦呀?”楊鑫先安撫張女士不要緊張,先在門口掃“場所碼”,確認是“紅碼”后,請她到一個空閑的辦公室等待。據了解,對方3月31日從長治市返回太原,隨后就變為“紅碼”。楊鑫詳細詢問了張女士的個人信息和行程后,為其填寫了集中隔離申請表,申報隔離,還為其買來午飯和飲料。當日下午3時許,張女士被順利轉運至隔離酒店。一切安頓下來后,張女士的心情也放松了,她通過微信向楊鑫連連致謝。